虎門海戰

虎門海戰

一九三七年九月十四日凌晨,虎門海戰爆發。

這次戰鬥對中國海軍來說,頗為出乎意料,因為日艦懾於中國的海防陣地,一般不敢進入珠江口活動,而這一天,肇和號巡洋艦和海周號炮艦開始例行巡邏,剛剛駛出舢板洲錨地,瞭望兵就發現三艘日艦已經迎面撲來。肇和艦艦長方念祖連忙命令水兵站炮位。

日艦顯然是有備而來,中**艦還沒有擺開戰鬥隊形,日軍的炮彈已經劈面而來,第一彈就擊中前面的海周艦!

原來前一天中國空軍和海軍發生誤會的時候,日軍第29驅逐戰隊的疾風號驅逐艦正在口外巡曳,根據高射炮的炸點推斷出了肇和艦與海周艦的錨地,因此連夜調動第五水雷戰隊旗艦夕張等三艘主力戰艦前來截擊,試圖消滅粵海艦隊主力,並準備以陸戰隊搶登虎門炮台!

下面是雙方的實力對比:

日本海軍中國海軍

艦名噸位建造時間艦名噸位建造時間

巡洋艦夕張號3,4501923巡洋艦肇和號2,6001909

驅逐艦疾風號1,3401930炮艦海周號1,2501904

驅逐艦追風號1,3401930

這只是表面的數字,如果計算真實的戰鬥力,中國海軍的兩艘戰艦完全不是對手。海周號是原來法國淘汰的老式掃雷艦,被陳濟棠買來海關緝私的,只有一門127毫米炮比較有威力,肇和是清朝從英國阿姆斯特朗廠定購的渦輪透平主機巡洋艦,但是在連年的內戰中曾經多次受傷,艦體年久失修。而日軍的三艘戰艦都是日本海軍的精華。夕張號被稱為日本海軍現代巡洋艦的里程碑,3500噸的戰艦設計得極為精巧,戰鬥力竟然和5500噸的巡洋艦等同,因為性能優異,日本海軍以它為藍本設計了8,500噸級的古鷹級重巡洋艦。該艦在太平洋戰爭中東征西討,1942年在第八艦隊司令三川中將麾下大戰薩沃島,和青葉等艦協同夜戰,接連擊沉盟軍昆西號,阿斯托里亞號,文森斯號,坎培拉號四艘萬噸級重巡洋艦,算得上一條世界名艦。疾風號追風號屬於日軍第一型排水量超過千噸的現代化驅逐艦峰風級,魚雷發射管設在艦橋前方,造型奇特,它們每艘都裝備四門127毫米炮,航速可以達到40節!

其實中國海軍兩艘戰艦也有優勢的地方,那就是熟悉珠江航道,如果發現日艦后立即後撤,並非沒有撤離的機會。但是中國海軍當時有一條名言,那就是--誰向上游退避,誰就是方伯謙第二!這話刺激的第一艦隊海軍少將方瑩把自己綁在羅盤上大戰江陰封鎖線,因為他就是方伯謙的親侄子。方念祖雖無這層關係,但也絕不願意在日本海軍面前當懦夫,所以他冒着彈雨下令向日艦猛烈還擊。

中國海軍難忘的甲午,中國海軍痛苦的甲午阿。

日本《世界的艦船》1982年第2期,以及《防衛廳歷史紀錄-帝國時代海軍編》中都對這次海戰有詳細的紀錄。

日艦以疾風,追風攻擊海周,第五水雷戰隊旗艦夕張號集中火力打擊肇和。

這時候,在虎門要塞的陳策才接到報告,以他的性格,如果早點收到消息,只怕就要親自登艦和夕張拼了,沒能在海上和日本海軍一決雌雄大概是陳策極大的遺憾。他只能登虎門炮台指揮作戰了。陳策下令離舢板洲最近的沙角燈台島炮台開炮支援肇和和海周。

海上,燈台島炮台受到射角限制,只能向攻擊海周號的日艦開炮。夕張號的六門140毫米重炮則連連命中肇和號。肇和號的炮塔是後面敞開的,因此夕張號上的日軍用望遠鏡看到肇和每中一彈,甲板上的水兵就要倒下一片。但是肇和號的炮火依然炙烈,它的兩門150毫米阿姆斯特朗主炮雖然陳舊卻依然準確,第三次齊射即命中夕張!

肇和號巡洋艦,大概所有中國的中學生都對它有印象吧?中學歷史教科書里關於反對袁世凱,曾經提到過孫中山麾下的革命黨人發動肇和號起義,炮擊上海製造局的事件。但是對這艘軍艦究竟是何種形象,大概就很少有人知道了。

肇和艦,是1909年清朝攝政王載灃和海軍總司令薩鎮冰出訪歐美時定購的三艘巡洋艦之一,也是滿清在海軍上的最後訂單。它的外形優美,艦首垂直如同鋼鐵峭壁。但是這三艘巡洋艦未及完工中國就發生了辛亥革命,滿清王朝被推翻,使它們的後續資金難以為續。財政艱難的北洋政府一度準備把它們賣掉,只是由於海軍力爭,才保留了肇和,應瑞兩艦,編入練習艦隊,而另一艘飛鴻號終於沒能保住,只好拍賣,被希臘政府作為赫拉號巡洋艦買走。好在這筆賣艦的款子倒使用得很恰當,被用來資助中國第一批到麻省理工學院學習飛機工程的十七名留學生,這批留學生也是才華橫溢,後來波音公司的第一任總工程師王助,中國海軍飛機工程處處長巴玉藻,著名飛機設計師曾詒經,王孝豐,思想家魏瀚,海軍名將陳宏泰、李世甲等都是他們的成員。

陳策和肇和艦的緣分也很早,袁世凱倒行逆施,陳策和許多革命黨人一樣,都參加了護國戰爭,他的第一仗就是襲擊肇和艦。

他參加的這次襲擊,並非那次著名的炮擊上海製造局起義,而是在澳門。

1916年,肇和艦錨泊澳門,同盟會元老朱執信在澳門秘密設立軍事指揮機關,擴展中華革命黨組織,積極策應蔡鍔的雲南護**征討兩廣。3月7日,朱組織革命黨人敢死隊,準備乘「永固」號輪渡劫奪「肇和」號軍艦,可惜,因為守軍防衛嚴密告失敗。陳策和後來的清幫大亨楊虎都是敢死隊的成員。

歷史教科書上記載的肇和艦起義是在1915年12月5日,比陳策他們的行動早幾個月,指揮官是陳其美,副指揮官是------蔣介石!他們事先暗殺了袁世凱的親信上海鎮守使鄭汝成,並說服了肇和艦艦長黃鳴球參加起義,因此當夜順利攻佔肇和艦,炮擊上海市區,蔣介石,陳其美親臨南市工程總局火線督戰。各路義軍在陳其美和蔣介石的指揮下,分頭攻擊上海警察局、電燈廠、電話局等目標。但是由於孫祥夫(孫中山在永豐艦蒙難時的海軍陸戰隊司令)的策應人馬沒能同時奪取另外一艘巡洋艦應瑞,應瑞艦和通濟艦聯手攻擊,重創肇和號,原定參加起義的建威,建安兩艦不敢行動,戰至黎明,義軍被袁軍分而圍擊,傷亡慘重。陳其美和蔣介石等人只好退返指揮部,起義失敗。肇和艦上的海軍官兵陳可鈞等殉難。這是孫中山成立中華革命黨后對袁世凱的第一次軍事反擊。

因此陳策等人二次劫持肇和艦就沒有內應了,生土上種花,失敗是難以避免的。

1910年的肇和艦可以說相當先進,但是1937年它就已經落伍得太多了,包括炮彈都陳舊過時,夕張艦彎曲的煙囪曾被一彈命中,但炮彈卻沒有爆炸。相反,夕張艦的炮擊卻連連撕開肇和艦的裝甲,肇和艦機艙被擊穿進水,死傷慘重支撐不住,艦長方念祖下令轉舵撤退。

日軍記載:「該艦中彈后傾斜並轉舵逃離戰場,而夕張號的炮彈依然繼續命中。這艘巡洋艦負傷後向淺灘擱淺。。。另一艘巡洋艦也被擊傷擱淺。」當時中國海軍在華南沒有第二條巡洋艦,這應該指的是海周號。

從技術角度說,方念祖的命令並沒有錯誤,實際上肇和艦的鋼板早已老化不堪重負,負傷進水過重,沒有開到錨地就不得不搶灘擱淺。但是無論如何這也是逃跑。甲午之戰後的中國海軍再也容不下「逃跑」這個詞。於是,在中國方面的記錄里,這次戰鬥的過程就是:「13日平明前,廣東空軍封鎖珠江口,誤以為執勤的「海周」「肇和」兩艦是日艦,即行低飛轟炸,這場誤會為日艦發現,偷機圖襲。是夜,日艦三艘潛伏在舢板州後面,翌日平明,海周號向大角海面巡邏,正在左轉沙角時,日艦出擊,雙方展開激烈海戰,沙角守軍發炮支援,但后巡的「肇和」艦長方念祖畏懼不敢抵禦。。。」

可憐的方念祖,以後大概一輩子也要後悔下這條命令。

剩下的海周號孤立無援,頓時遭到滅頂之災,日艦的炮火準確的傾瀉在它的甲板上,海周號主炮失靈,正要轉舵隨肇和撤離之時錨機又被一彈炸毀,兩條錨鏈自動拋落,把海周艦固定在當地。只短短的幾分鐘,海周號艦尾被洞穿下沉,幸好該處水淺,該艦勉強坐礁而沒有沉沒。

打垮了中國戰艦部隊的日軍馬上炮擊虎門要塞,同時命令海軍陸戰隊準備登陸!

但是他們低估了中國指揮官的能力,確切的說,低估了陳策。

海軍老將陳策早就準備好了三個絕招,不到關鍵時刻是不會亮出來的。

這個時候,已經足夠關鍵。

肇和號的沉沒其實並非陳策意料之外,這艘二十多年艦齡的老巡洋艦,戰鬥力和當時先進的驅逐艦級別艦艇相比都已經難以抵擋。抗戰開始的時候,中國海軍無力和日軍爭奪制海權,這一點無論陳策還是海軍部長陳紹寬都很明白,因此中國海軍戰前僅新建了寧海平海兩艘淺吃水的輕巡洋艦,卻大量製造改裝適用於長江的淺水炮艦,如「十小海」,「十二勝」等,每年的秋操大演習並非在外海,而是在長江上的湖口進行。對此當時新聞界譏諷不斷,大公報以《海軍乎?江軍乎》的標題對此進行過報道,認為海軍不敢出海,只敢嚇唬陸軍。事實上這是因為中國海軍高層已經預見到抗戰開始中國海軍就無力和日軍爭奪制海權,未來的戰場將是長江和珠江這樣的內河。

因此,海軍原有清代遺留下來的幾艘老式巡洋艦成了雞肋,它們吃水深,目標大,不適合內河行動,防空火力薄弱,處於防又防不住,逃又逃不了的尷尬境界。由於長江上的戰鬥日軍主要出動航空兵攻擊中國海軍艦隻,這些戰艦即便想與日軍一拚也不可得。結果,肇和艦的准姊妹艦應瑞號練習巡洋艦9月25日被日機炸中負重傷,10月23日在采石磯終被擊沉,而其餘五艘清代遺留的老巡洋艦海圻,海容,海籌,海琛,通濟則命運更為悲慘,被作為阻塞船自沉於江陰封鎖線。相比之下,肇和的結局是其中最為壯烈的,假如它苟延殘喘到虎門陷落,由於吃水深無法上駛珠江,恐怕也難逃自沉的命運。

當肇和艦正面臨滅頂之災的時候,另一艘日本軍艦正在珠江口停船待機。

這就是日本海軍運輸艦甘丸。它拋錨在這裏是因為正在準備組織陸戰隊換乘,強登虎門炮台。

其實,當時日本軍隊在廣州方面的兵力並不多,能夠用於陸戰的不過海軍陸戰隊不足千人。假如從兵力上計算,和廣東地區的中國陸軍相差幾十倍。因此,日軍並無攻佔廣州的作戰計劃,主要目的是封鎖珠江海口,斷絕對中國大陸的海外運輸和援助路線。日軍最初採取的作戰方案是奪取萬山群島,封鎖廣州海口。然而,廣東進出口多經過中立的香港,而且萬山群島海區面積過大,日軍兵力不足,整個封鎖線如同一隻大型的漏勺,效果極不理想。

為了真正達到封鎖的目的,日本長谷川清海軍中將指示華南的第五水雷戰隊調整部署。日軍很快發現,實現封鎖最容易的方式就是攻佔虎門要塞。因為虎門要塞正當珠江咽喉,所有廣州向海外的水路都必經虎門,假如將其攻佔,整個廣州海口的運輸線就完全被關閉。

即便如此,陳策部下的虎門守軍也有兩千以上,遠超日軍。不過當時中**隊因為裝備和訓練的低劣,即便以多打少,也常常難以招架精銳的日軍。當時的戰力推算,基本是六名中國政府軍士兵可以抵擋一名日本兵,所以,日軍指揮官原顯三郎並不認為自己兵力不足。

眼看中國艦隊被擊潰,日本海軍陸戰隊員登甘丸運輸艦,開始在虎門口外換乘小艇,準備登陸。關於這艘甘丸號運輸艦,後來的報道十分模糊,中國方面的戰報中稱「擊沉日本海軍甘丸號運輸艦一艘。」而日軍方面只提到「運輸艦一艘受創」。該艦到底是沉是傷,雙方的結論並不一致。根據兄弟查到的資料,甘丸,石川重工製造,原為關西汽船公司班輪,排水量2,450噸,1937年被日本海軍徵用,改為運輸艦。1943年在馬紹爾群島被美軍潛艇鳳尾魚號擊沉。

因此,甘丸在虎門一戰中,應該是負傷,而沒有沉沒。值得一提的是,看日軍艦艇的名稱,經常可以看到某某丸,於是有的朋友認為這就是某某號的意思。其實不然,丸,在日語中代表順利,生意興隆等含義,一般商船名字中常帶有「丸」字表示祈福,所以,如果在日本海軍艦艇中看到某某丸的字樣,就表示這條軍艦是由商船改造的,比如甲午海戰中的西京丸,而不是海軍原有艦隻,日本海軍的正牌軍艦名稱中,是不帶有「丸」字的。

日軍根本沒有想到甘丸會被擊中,因為當時甘丸停船的位置離虎門要塞最前方的大角沙角炮台還有一萬五千米,根據情報,虎門炮台原有射程超過十五公里的重炮,但孫中山東征陳炯明的時候已經拆卸帶走投入陸戰,現有中國守軍的火炮最大射程只有十二公里,而且按照常規應該部署在比較靠後的威遠炮台。所以,十五公里是一個安全的距離。

然而,令日本人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了,日軍剛剛開始換乘,中**隊的炮彈就準確的飛向了甘丸,在它周圍炸開一條條水柱。

原來,這射程十五公里的大炮,就是陳策安排的三條殺手鐧之一,此人名字中帶個策字,的確是老謀深算。

陳策經營虎門要塞多年,對自己的實力了如指掌,他名為海軍中將,上了岸兵力連陸軍小上校的一個旅都比不上,和日軍硬頂自己是招架不住的,但他作戰經驗豐富,深知兵法中虛則實之,實則虛之的道理,故此把最大的15厘米維克斯大炮和70%的兵力都部署在了第一線的大角沙角炮台。取的是不足而示有餘的道理。

然而火炮射程不足始終困擾陳策。當時兵工署在廣州有一座製造大炮的工廠,因為準備持久抗戰,正在遷往內地,來了個炮兵專家叫沈辛耕指導拆卸設備,陳策到德國考察的時候和沈有一面之緣,因此請他來炮台指點,沈是當時中國少有的炮兵專家,隨即提出了十點改進意見,包括減輕彈頭裝葯,特別是採用傾斜炮座改善火炮仰角的措施,實驗證明非常有效,維克斯15厘米大炮的射程從十二公里提高到了十五公里,但這個秘密,連廣州的余漢謀司令長官都不知道。日軍幾次進犯虎門,陳策都沒有捨得用這十五毫米大炮,今天終於用上了。

炮彈飛到十五公里,本來準確性差些,但是日軍過於託大,竟然讓甘丸拋錨組織換乘,結果讓中國海軍打了死靶,虎門炮台守軍根據炮彈炸點修訂射擊諸元,一顆15厘米炮彈正中甘丸艦首,接着又命中它的中艙,等待登陸的日軍陸戰隊員死傷慘重。

甘丸艦長急中生智,下令砍斷錨鏈,帶着滿船烈火逃出珠江口。我想15厘米大炮的炮彈減三裝葯可能是沒能擊沉甘丸的一個原因,否則一條商船標準的運輸艦,如何扛得住如此重炮的打擊?

然而陳策得勢不饒人,第二個殺手鐧立即出手,大隊長梁康年中校率領四艘魚雷快艇風馳電掣般衝出虎門,直撲受傷的甘丸。

廣東海軍的四艘高速魚雷快艇是陳策的寵兒,這是中央海軍都沒有的出色武器。1號,2號魚雷艇是英制,航速40節,3號,4號魚雷艇是意制,航速41節!都是30年代的最新產品,相比之下中央海軍的四艘星級魚雷艇則是1895年的產品,四艘湖級稍新,但也是1907年的老傢伙了。

日軍見狀不妙,顧不得繼續攻擊負傷擱淺的肇和海周兩艦,掉頭趕來迎擊。夕張全力壓制炮台火炮,追風疾風則阻擊魚雷艇的攻擊。

但是中國海軍魚雷艇速度太快,不顧干擾發射了魚雷后高速返航。

廣東海軍戰報稱有一條魚雷命中甘丸,將其擊沉,而日軍則沒有擊中的紀錄。在這個問題上,我個人比較傾向相信日軍的紀錄。這是因為廣東海軍使用的魚雷艇比較特殊,為了追求高航速,它們採用無發射管的拋擲發射法發射魚雷,因此在遠距離上命中率比較低。採用同樣艇型的電雷學校史可法中隊在上海襲擊日軍旗艦出雲,也因為同樣原因未能擊中。相對來說,人民解放軍海軍魚雷艇採用的管狀發射器命中率就高得多,而國民黨海軍死撞南牆,到台灣以後研製的魚雷艇還是拋擲發射,海峽內戰.產黨一方的魚雷艇戰績輝煌,國民黨卻寸功未立,這也未始不是一個原因。

儘管只是有驚無險,然而日軍已經不敢繼續實施登陸了,甘丸逃走,夕張還不甘心的繼續和大角沙角炮台展開炮戰,試圖撈回面子。

這時陳策的第三招殺手鐧就出手了。

日軍忽然聽到頭上傳來隆隆的機聲。抬頭看去,卻見中國空軍的霍克戰機已經凌空殺來。

中國抗戰中兵種配合從來是一個大問題,陳紹寬的江陰大戰從來沒得到過空軍的任何支援,其他戰場上空軍的掩護也總是姍姍來遲。唯獨陳策這一戰,空軍來的迅捷及時。這是因為陳策在廣東人脈深厚,大路條條沒有他走不通的,戰前他便和空軍大拉關係。廣東空軍本來對陳有點兒忌憚,因為有當年擊沉飛鷹艦的過節么。結果陳輕袍緩帶,雍容大度,自己掏腰包請空軍官兵到香港開心(當年東江縱隊的一本回憶材料裏面對這個事情評價可是不高,稱廣東的海軍和空軍「沆瀣一氣,到香港狂嫖濫賭」)真實的情況誰也沒見過,但是自此廣東空軍對陳策的確達到了一個電話就來的默契水平。

原顯三郎這才意識到自己太託大了,以為依靠第五水雷戰隊就能解決問題,放着龍驤鳳翔兩艘航空母艦不用,讓中國飛機來炸自己的巡洋艦!

日方自己的紀錄是這樣的:「立即停止了對虎門要塞的炮擊,中止了炮戰,全艦隊沿珠江向外撤退,退向大鏟島錨地。中國飛機繼續追擊,先後發動四次攻擊。(夕張艦)被近彈擊中造成傷亡,但不影響航行。」

日艦被陳策的三招殺手鐧搞得暈頭轉向,雖然取得了擊沉肇和海周的海戰勝利,卻不敢在珠江內停留,匆忙逃往外海。

聯合艦隊認為原顯三郎未能完全達成任務,廣東方面中國海軍的力量還很強大,必須加以掃蕩。因此立即加派艦艇,由高須四郎中將指揮試圖徹底消滅華南的中國海軍力量。

除原有的第一航空戰隊(航空母艦龍驤,鳳翔),第五水雷戰隊(夕張,第29驅逐艦隊,第16驅逐艦隊)外,增調第一聯合航空隊(飛機79架),第9巡洋戰隊(重巡洋艦妙高,輕巡洋艦多摩)第23航空隊(水上飛機母艦香久丸,巡洋艦五十鈴等)前往華南珠江口。

高須四郎是日本海軍名將,太平洋戰爭開始后,古賀峰一大將失事遇難,高須擔任過聯合艦隊總司令,並晉陞海軍大將。接手指揮后,他認為中國海軍之所以能夠具有較強的戰鬥力,原因在於日軍並未取得絕對的制空權,因此從9月20日到9月23日連續空襲廣州白雲機場和天河機場,廣東空軍雖然竭力應戰,但終因寡不敵眾,犧牲慘重,最後僅剩下三架可用飛機,後退到從化和韶關機場,只能偶爾殺來珠江口做一點游擊戰,再無力掩護海軍的戰鬥了。

隨後,日軍利用天氣晴朗的有利條件,連日追擊狂轟陳策所部海軍各艦,廣東海軍雖然全力抗擊,但是勢單力孤,防空火力不足,至三十日,除徹底炸毀擱淺的肇和艦外,先後擊沉炮艦海虎,海強,江大,堅如,舞風,運輸艦福游。至此,廣東海軍主要水面艦艇,除執信,仲元等淺水炮艦退入珠江上游,全軍覆沒。

但是面對陳策虛虛實實的佈防,高須摸不清他的底細,最終也不敢對虎門要塞下手,直到1938年2月,雙方始終僵持在虎門要塞之前的珠江口。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新中華抗戰風雲錄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新中華抗戰風雲錄
上一章下一章

虎門海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