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與回憶》第八十四章(5)

《戰爭與回憶》第八十四章(5)

九月十日結局現在還會有多久呢?保加利亞對德國宣戰了。艾森豪威爾的各兵團正向萊茵河奮力前進,簡直沒遇到潰逃的德國武裝部隊的任何抵抗。華沙的起義仍堅持着。俄國人不知怎麼並沒設法渡過維斯杜拉河去支援波蘭人。當然,那些閃電式的推進,使他們的供應線過於緊張。這無疑是這一暫時停頓的原因。經過不少干擾和拖延之後,拉姆現在忽然下令把影片結束掉。什麼解釋也沒有。我只想得出一個解釋來。蘇聯人攻佔盧布林時發現了一個猶太人大集中營,叫作馬伊達內克。他們發現了毒氣室、焚屍爐、萬人冢、成千上萬個活骷髏以及倒在四處的無數具屍體,一切和班瑞爾敘述的奧斯威辛情況絲毫不爽。俄國人邀請了三十名西方記者去,讓他們親眼目睹一下那種恐怖情況。這些細節正由莫斯科電台一遍又一遍在報道。最糟糕的報道和傳說,竟然全是確切不移的事實。這樣,這個可怕的德國花招就被揭穿了。《元首授予猶太人一座城市》,猶太樂園的一部田園詩般的、長達近兩小時的紀錄片,大概永世不會放映了。在盧布林這件事暴露出來以後,這部影片成了一個不言而喻、拙劣無比的虛構材料。我們苟延殘喘的時期再有五天就將結束。接下來會怎樣呢?現在誰也不知道。這件事是很奇怪的。所有這種種烈烈轟轟的戰事發展,就我們說來,只是些遙遠的雷聲。我們從報上讀到消息,或者聽到人家竊竊私議某一外國電台的報道。特萊西恩施塔特本身仍然是一個蕭條的小監獄城市,夏天的每一個濕熱的日子在這兒全都一樣;它是一個充滿了營養不良、驚恐患病的人們的臭氣熏天的猶太區;拍攝影片的胡鬧使它稍稍有了一點兒生氣,但在其他的時候,它卻沉寂得像一個陳屍所。摘自《世界大屠殺》九月奇迹八月間,在西方某些輕率的記者看來,我們的毀滅似乎「指日可待」。這把東西兩面合攏來的老虎鉗的鉗牙,已經迫近維斯杜拉河和馬斯河。在南線,英美兩**隊順着羅納河流域幾乎長驅直入,而在靴形的意大利,他們也遠遠深入到羅馬以北。俄國人浩浩蕩蕩地大舉越過我們在反覆無常的巴爾幹各國境內的開闊南翼,已經抵達了多瑙河。在所有進行戰爭的前線,我們的大批部隊幾乎不是在撤退,就是被包圍。後來,希特拉本人也稱八月十五日是「我畢生最不幸的日子」。因為那一天盟軍在法國南部登陸,而在北方,馮·克魯格將軍陷入法萊斯袋形地區失蹤了。元首在七月二十日以後變得反常地多疑,擔心克魯格的失蹤可能是去跟敵人進行談判;在統帥部里,情況的確顯得那麼糟。但是英勇的克魯格很快就設法恢復了同我們的聯繫。不久以後,他自殺了。到底是因為希特拉愚蠢的指揮毀了他的軍隊,使他感到絕望,還是因為他當真牽連在炸彈陰謀中,這我並不知道。我承認,自殺的念頭在八月間也曾不止一次掠過我自己的心頭。但是九月過去了,還沒一個敵軍士兵踏上德國的土地!蒙哥馬利用空降部隊在阿納姆一片狹窄的地區魯莽地向前挺進,企圖通過荷蘭包抄西方防線。在倫斯德的部隊取得輝煌的戰果,擊退了蒙哥馬利的部隊以後,艾森豪威爾向萊茵河的疾進也漸漸放慢了速度。汽油桶全空了,將領們互相爭吵,兵力從低地國家分散到阿爾卑斯山山區。俄國人則停留在維斯杜拉河畔,應付我們的一次次反攻,而在河這一側,武裝的黨衛軍則以炮火與爆炸物夷平了華沙,撲滅了那場起義。敵軍從南方對我們發動的攻勢全部停頓下來。在最最兇猛的攻擊之下,面對着現代歷史上最眾寡懸殊的形勢,德國渾身是血,屹立不動,使四周的一圈敵人無法近身。假如一九四○年英國的單獨抗戰值得稱讚的話,那麼一九四四年九月德國武裝部隊的這次英勇的奮起迎敵,為什麼不應該加以稱讚呢?「九月奇迹」可加分析的要點是很清楚的。西方和東方,我們的敵人在驚人的快速推進中,已經使軍需供應跟不上了。同時,在祖國的神聖領土受到威脅的情況下,德國的軍紀嚴格起來,總動員也實行了。不過我們也不能忽視侵略軍作戰意志的低落,特別是在西方:前一階段的長驅直入、巴黎的失陷以及暗殺希特拉的陰謀等,引起了一種欣快的感覺,認為「嘿,我們已經打贏了這場戰爭,我們到聖誕節就可以回家了」。還有,希特拉單方面堅持加強法國各港口的防禦,最終也有了收穫。艾森豪威爾有兩百萬人在大陸上,可是通過瑟堡那個遙遠的瓶口和一個人造港口,他無法提供必要的軍需品去對西方防線發動一次全面的進攻。他需要安特衛普,但我們依然控制着斯凱爾特河口。戰後的軍事著作中,有不少對艾森豪威爾發出不切實際的嘲笑。這些作者詳細敘述了地圖上的距離和部隊的總數,卻忽略了決定現代戰爭的頑強、艱苦、複雜的後勤工作。艾森豪威爾是典型的美**人,在戰場上穩紮穩打,但是在組織和供應方面,卻多少是一個天才人物。他的謹慎小心和廣闊戰線的戰略,即便不是拿破崙式的,至少不是乖謬錯誤的。我們還是一個很危險的敵人;他在九月間抵制了一些似是而非的冒險行動,這是值得稱讚的。擁護蒙哥馬利和巴頓的人士爭辯說,只要有足夠的汽油,他們兩位英雄中的任何一位本來都可以直搗柏林,迅速結束戰爭的。勃魯門特里特將軍對審問他的英國人說,蒙哥馬利肯定可以辦成這件事。我在我的作戰分析中將要說明那些決定性的不利因素。簡括地講,依靠拉得過長的供應線來進行這樣一次範圍狹隘的推進,其兩側都會招致一次災難性的挫敗,一次更大的阿納姆戰役。我和特魯門特里特很熟;我很懷疑這些是不是他的軍事觀點。他是在把戰敗他的人想要聽的話告訴他們。即使艾森豪威爾擁有需要的港口設備和交通工具,這件事還是辦不到的。他的部隊的消耗率是令人震驚的:每一師每一天要消耗七百噸軍需品!德國一師人每天靠不到二百噸的軍需品作戰。艾森豪威爾經受不起一次大規模的冒險和挫敗;有好幾百名美國新聞記者緊緊跟隨着他,總統選舉又不過兩個月的時間就要舉行,他實在經受不起。敵人的聯盟是很不穩固的。在夏季的戰役中,英美兩國一直大粗齟齬地爭吵掙扎。而俄國人未能援助華沙的起義——更糟的是,他們甚至拒絕允許英美派空降部隊去援助——已經播種下了波蘭問題的毒害,到時候將會毀了資本家和布爾什維克的這個奇異的聯盟。不幸,我們缺乏力量去利用我們敵人間的這些緊張關係。希特拉在戰場上採取的頑固不化的「死守」政策,使我們損失慘重。在夏季的三次大敗——巴格拉齊昂、巴爾幹地區以及法國西部——和二十次較小的攻防戰中,一百五十萬德國的第一線部隊被打死、俘虜、包圍或者喪失了武器、混亂地潰退。如果這些久經戰陣的部隊不是奉命死守,而是打上一場靈活的防禦戰,阻擾敵人前進,同時有條不紊地向祖國撤退,那麼我們很可能會從戰爭中搶救出一些實力來。事實上,「九月奇迹」並不能改變德意志的滅亡,它只能延遲我們的毀滅。然而,就連希特拉倒下時,他還保有那股催眠力,能夠從德國徵得具有神經質精力和戰鬥意志的自殺後備軍。八月底,他已經發佈了在阿登高原反攻的那道驚人的命令。我們懷着沉重的心情在統帥部制定計劃,發佈預備性的命令。不論這個人正在如何衰老下去,他的兇殘的意志力卻是無法抵制的。英譯者按:阿登高原的這次軍事行動成為「凸出地帶戰役」。有意思的是,隆讚揚了艾森豪威爾採用的謹慎小心的廣闊戰線戰略,這是許多權威人士加以譴責的。真正的判斷在於闡明霸王行動的很複雜的後勤統計數字。命運支持大膽的人,可是他們要是沒有汽油和子彈,那也就無法支持他們。華沙被德國人毀滅掉,隔着河清晰可見,紅軍很奇怪地按兵不動,這件事仍然引起爭議。有些人說,按照斯大林的觀點,是一些不正當的波蘭人領導著這場起義。俄國人堅持說,他們的軍需供應已經到了極限,而波蘭人也並不急切地想使他們的起義同紅軍的計劃相互配合。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世界文學史上全景式展現「二戰」:戰爭與回憶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世界文學史上全景式展現「二戰」:戰爭與回憶
上一章下一章

《戰爭與回憶》第八十四章(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