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真實

歷史的真實

南帆老師在國內文學理論界的地位自然是毋庸置疑的,能夠受到他的教誨對我們來說是一件不勝榮幸的事,聽他的講義,我們受益匪淺,甚至有恍然大悟、茅塞頓開之感。但是我覺得,重要的不是他讓我們獲得了多少知識,而是讓我們懂得了應該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法看待、思考問題,讓我們明白了有很多問題需要重新審視,更重要的是讓我們明白了學習理論的意義。

對我來說,感觸最深的是他在課堂上提到的新歷史主義批評了,課後,我細緻讀了一下有關新歷史批評主義的理論,突然覺得的確應該重新審視和思考對歷史的認識了。

格林布拉特認為任何一種對歷史的闡釋都不可能是唯一的,不可避免滲入了闡釋者的主觀意識。但以前我們都認為歷史就是歷史,不可能虛假,也就是說我們只信奉唯一的闡釋,這無形地影響了我們對歷史的認識。海登•懷特進而認為歷史文本與文學文本有相同的性質,受到敘事結構、修辭語境、讀者接受等等的影響,除了基本的歷史史實的真實外,和文學文本一樣,是在不確定的能指鏈上不斷滑動的無窮闡釋,不同的闡釋會產生不同的認識,甚至是截然不同的認識。

以司馬遷在《史記•高祖本紀》中對劉邦的刻畫為例,太史公作為一個歷史的記載者和闡釋者,他帶有主觀性的闡釋讓我們一直認為劉邦其實就是一個流氓地痞而已,他在楚漢之爭中勝出無非是小人得志罷了,多少年來,司馬遷的闡釋成了唯一的,可受了奇恥大辱后才「發憤著書」的太史公,對漢武帝及漢王朝的評價或多或少會有一些主觀恩怨滲入其中。漢高祖果真是一個地痞無賴之輩嗎?我們不得而知,但無形中給讀者輸入了這樣的觀念:很多時候歷史是由小人無賴,地痞流氓主宰的。司馬遷對漢高祖的闡釋可以說是唯一的,但唯一的並不意味是真實的,任何一種闡釋都擺脫不了主觀色彩,因此也不可能絕對客觀。

再以我們對蔣介石的認識為例,從小我們在《開國大典》、《大決戰》、《風雨鐘山》……一系列解放戰爭影片中所認識的蔣介石無不是一個昏庸無能、陰險狡詐、情人一大堆、動不動就罵「娘希匹」的反動統治者形象,這是我們普遍接受的,但是「一個歷史人物如果過於崇高偉大或過於低賤渺小」都是值得懷疑的。正如斯大林、**的偉大在他們大力營造的個人崇拜神話中搖搖欲墜,甚至灰飛煙滅的事實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既然**的偉大是毋庸置疑的,那麼與**棋逢對手蔣介石被刻畫得如此低賤就是值得懷疑的,就以他們身邊的女人來說吧,**明媒正娶的妻子有三任,而蔣介石的同樣是三任,但我們為何總認為蔣介石的私生活不檢點,而對**的私生活卻視而不見呢?單就這一點來說,大陸對歷史的闡釋滲入了太多的意識形態,或者說僅僅是歷史闡釋的一種,從新歷史主義批評對歷史新的闡釋中,我們看到了解構主義對權威和中心顛覆的合理性。歷史是唯一的,但對歷史的闡釋是多樣的,那麼也就沒有絕對的權威與中心了。每個人對歷史,歷史人物都會有自己的認識。權威與中心也就顯得毫無意義。

在不斷問自己學習理論的意義何在時,我總是很茫然,但浮光掠影地讀了新歷史主義批評后,我終於明白:理論讓我們能夠多角度、多側面地看待歷史、生活和人生。我們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像南帆老師那樣的理論家,但是我們卻可以像謝有順一樣生活在歷史與生活的真實中,也許這才是我們學習理論的意義吧!

南帆老師在國內文學理論界的地位自然是毋庸置疑的,能夠受到他的教誨對我們來說是一件不勝榮幸的事,聽他的講義,我們受益匪淺,甚至有恍然大悟、茅塞頓開之感。但是我覺得,重要的不是他讓我們獲得了多少知識,而是讓我們懂得了應該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法看待、思考問題,讓我們明白了有很多問題需要重新審視,更重要的是讓我們明白了學習理論的意義。

對我來說,感觸最深的是他在課堂上提到的新歷史主義批評了,課後,我細緻讀了一下有關新歷史批評主義的理論,突然覺得的確應該重新審視和思考對歷史的認識了。

格林布拉特認為任何一種對歷史的闡釋都不可能是唯一的,不可避免滲入了闡釋者的主觀意識。但以前我們都認為歷史就是歷史,不可能虛假,也就是說我們只信奉唯一的闡釋,這無形地影響了我們對歷史的認識。海登•懷特進而認為歷史文本與文學文本有相同的性質,受到敘事結構、修辭語境、讀者接受等等的影響,除了基本的歷史史實的真實外,和文學文本一樣,是在不確定的能指鏈上不斷滑動的無窮闡釋,不同的闡釋會產生不同的認識,甚至是截然不同的認識。

以司馬遷在《史記•高祖本紀》中對劉邦的刻畫為例,太史公作為一個歷史的記載者和闡釋者,他帶有主觀性的闡釋讓我們一直認為劉邦其實就是一個流氓地痞而已,他在楚漢之爭中勝出無非是小人得志罷了,多少年來,司馬遷的闡釋成了唯一的,可受了奇恥大辱后才「發憤著書」的太史公,對漢武帝及漢王朝的評價或多或少會有一些主觀恩怨滲入其中。漢高祖果真是一個地痞無賴之輩嗎?我們不得而知,但無形中給讀者輸入了這樣的觀念:很多時候歷史是由小人無賴,地痞流氓主宰的。司馬遷對漢高祖的闡釋可以說是唯一的,但唯一的並不意味是真實的,任何一種闡釋都擺脫不了主觀色彩,因此也不可能絕對客觀。

再以我們對蔣介石的認識為例,從小我們在《開國大典》、《大決戰》、《風雨鐘山》……一系列解放戰爭影片中所認識的蔣介石無不是一個昏庸無能、陰險狡詐、情人一大堆、動不動就罵「娘希匹」的反動統治者形象,這是我們普遍接受的,但是「一個歷史人物如果過於崇高偉大或過於低賤渺小」都是值得懷疑的。正如斯大林、**的偉大在他們大力營造的個人崇拜神話中搖搖欲墜,甚至灰飛煙滅的事實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既然**的偉大是毋庸置疑的,那麼與**棋逢對手蔣介石被刻畫得如此低賤就是值得懷疑的,就以他們身邊的女人來說吧,**明媒正娶的妻子有三任,而蔣介石的同樣是三任,但我們為何總認為蔣介石的私生活不檢點,而對**的私生活卻視而不見呢?單就這一點來說,大陸對歷史的闡釋滲入了太多的意識形態,或者說僅僅是歷史闡釋的一種,從新歷史主義批評對歷史新的闡釋中,我們看到了解構主義對權威和中心顛覆的合理性。歷史是唯一的,但對歷史的闡釋是多樣的,那麼也就沒有絕對的權威與中心了。每個人對歷史,歷史人物都會有自己的認識。權威與中心也就顯得毫無意義。

在不斷問自己學習理論的意義何在時,我總是很茫然,但浮光掠影地讀了新歷史主義批評后,我終於明白:理論讓我們能夠多角度、多側面地看待歷史、生活和人生。我們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像南帆老師那樣的理論家,但是我們卻可以像謝有順一樣生活在歷史與生活的真實中,也許這才是我們學習理論的意義吧!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欄外集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欄外集
上一章下一章

歷史的真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