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汲城

第89章 汲城

在接待了韓、楚兩國使臣后,魏軍立即從滎口渡河。

所謂滎口就是滎澤與黃河的相連接的一段河道。從黃河進入滎澤后,向東可經濟水和濮水通往陶和濮陽,向南則可經鴻溝通往大梁,絕對是繁忙的商業要道。但從滎口渡河,正常的途徑是從黃河進入少水,轉向懷城;但現在懷城是秦邑。少水入河口以東,則有大片的黃泛區,幾乎找不到大片乾燥穩定的陸地,可供大軍上岸。

黃河以少水入河口為界,以西的河道受太行山和秦嶺的束縛,河道基本穩定;出此向東是一片由黃河沖積而成的大平原,今天稱為華北平原,河道十分不穩定,時時泛溢。那裏一片泥濘,必須要到下游一百五十裏外接近淇水入河口處,才有比較穩定、乾燥的陸地可供上岸;而那裏又偏偏靠近秦軍剛剛佔領的汲城。

這時,河內南陽作為魏國領地的優勢顯現出來。現在是晚冬,黃河正處於枯水期,河北的黃泛區經過一個冬天的凍結,出現了一個暫時的可供大軍集結的乾燥區域;從河內逃回河南的魏人知道這幾處登陸點,這些地方由於是黃泛區,甚至少有人煙。魏軍近十萬人就從這裏用了近十天的時間渡過河去。

魏軍過河后不久,公子咎率領的韓軍兩萬人也到達滎口。滎口本來就是韓國的領地,韓國軍隊要從這裏渡河,魏國沒有任何理由加以阻止。在與新垣衍進行了一番討價還價后,魏軍向北進軍,讓出渡口讓韓軍過河。

芒申率領的楚軍則有些麻煩,他們進駐了洛陽,從孟津上船渡河是最自然的選擇。但孟津對岸是秦國的領地,楚軍幾乎找不到可以立足的地方。好在楚人多善操舟,一萬多人帶着大批糧草輜重,從孟津登船,順流而下,走了一百多里水路,也到了滎口。

如果說魏軍從滎口渡河還有一定的隱蔽性,楚軍從孟津登船,那就毫無秘密可言。很快,秦軍就打探到聯軍從滎口渡河的消息,飛報駐於朝歌的尉摎。

尉摎的大軍目前駐紮於朝歌,正在攻擊附近的趙城中牟。

中牟在晉國時就是一座堅固的邊境重鎮。在趙國從晉陽遷往邯鄲之前,中牟曾經作為趙國的臨時都城,歷經數代,三十八年。趙人以這裏為基地,打下了邯鄲一片天地。中牟對趙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如此重要的城池,以尉摎十萬疲憊之眾,要想打下來談何容易!但尉摎其意不在中牟,而在於調動聯軍北上。所以明裏佈置圍城,暗中關注的重心一直放在洛陽方面。

圍困了中牟沒有幾天,孟津方面就來了報告,楚軍登船東去。然後,沿途各秦邑紛紛將自己看到的楚軍動向報告給尉摎。最後,懷城的秦軍發現,楚軍到達了滎口。秦人的注意力轉到滎口后,秦軍終於打探到,大批魏軍已經在滎口渡河,韓軍也在滎口渡河,楚軍眼看也將在滎口渡河。

但由於秦軍在河內各邑燒殺劫掠,嚴重破壞了當地的民生,那裏成了一處信息黑洞,沒有任何消息可以傳出來。聯軍過河后前往何處,尉摎完全打聽不到。而軍隊的哨探又不可能探至一二百裏外。

秦軍在佔領朝歌之前,先佔領了汲城,但並未對汲城加以破壞,也未多加停留,似乎對汲城有些看不上,也或者是想迅速佔領朝歌。

但這幾天,汲城成了一座難民營,每天都有無數西邊的難民擁入,最後逼迫汲城關閉了城門,拒絕難民進入。而逃難出來的難民也打破了河內的信息黑洞,尉摎終於能從難民的口中知道魏軍的行動了。

其實新垣衍並沒有採取什麼特別的秘密行動,他很正常地北上,進入被完全焚毀的寧城。

寧城的狀況慘不忍睹。秦軍殺死了城裏幾乎所有的精壯,焚燒了所有防禦措施,運光了府庫中所有的物資,使這座大城完全失去自衛能力。留在城中的老弱婦孺成為待宰的羔羊,隔三岔五就會有不明來歷的人群擁入,把這裏蹂躪一番。秦軍沒有運走各家的存糧,但在這些盜賊的襲擊下,城內各家幾乎已經斷糧。城內大凡還有出路的,都離開城池,移居他鄉,城裏剩下的只有完全絕望的婦女和兒童。

魏軍到達后,也無法在這裏駐軍:完全得不到任何補給。他們只得散到鄉邑,強行徵發鄉邑的糧草。周圍的鄉邑已經為秦軍所破,早沒有餘裕供給魏軍。於是魏軍也只有採用最後的手段:搶劫!

已成驚弓之鳥的河內人再遭劫掠,紛紛外逃。而新垣衍也無法在那些殘破的地區久做停留,不等聯軍跟上,就率軍沿着秦軍進軍的道路一路趕來。目的倒不是與秦軍作戰,純粹就是尋找糧草。

但沿途城池均破壞嚴重。秦軍將其殘破后,盜賊再反覆劫掠。那些曾經主動開城的城池,由於損失較小,一般的小股盜賊無法攻破,成為周圍鄉邑的寄身之所。但那些城邑雖然還算完整,但也被徵收過重稅,並不寬裕,要想入城,必須攜帶足夠的糧草,還不收留老弱婦孺,現在反而變得更加堅固。魏軍想要從這些地方徵集些補給,竟被嚴辭拒絕!氣得魏軍就要攻城。但新垣衍不願意把事情做絕,誰能知道那些丟失了城池的魏國官員會不會就藏身於此!那些官員多是魏室貴胄,如果他們說上幾句壞話,自己這個外來人可就站不住腳了!

在後勤供應的壓力下,魏軍一路向東向北,迅速逼近汲城。汲城外的難民繼續紛紛向東北移動,擁向朝歌。

在了解了魏軍的動向後,尉摎撤去了對中牟長達十餘天的圍困,繼續揮師北上,讓南郡和南陽兩軍包圍新中,自己率領關中軍依託盪水和羑水,構建起防禦陣地。

羑里是商族語,意思是監獄。盪水和羑水之間,四面環水,中間一片大空地,是天然的監獄。據說周文王在被紂王囚禁時,就被拘押在這裏。羑里也就成了這片區域的地名,連帶着它北邊的河流也被稱為羑水。

兩年前晉鄙率領魏軍救援邯鄲時,大軍也屯紮在這附近。魏軍留下的營柵,稍加整飭,也還能用。這大大減輕了秦軍構築營壘的工程量。盪陰、羑里現在人口繁庶,秦軍在這裏很容易徵集到人力施工。

秦軍的到來引起一陣惶恐。那些從茅、寧等城逃出來的邑民,也有少部分逃到這裏。秦軍在那裏大肆燒殺,令人談虎色變。但秦軍進入朝歌后良好的表現也傳過來,又令本地的邑民對秦軍改觀不少。到底朝歌離盪陰和羑里更近,邑民們本着眼見為實耳聽為虛的理念,當秦軍到達時,大著膽子留下來:畢竟,背井離鄉也不是什麼好的選擇。——這讓秦軍在防禦這一地段時,擁有了豐富的資源。

尉摎將主陣地設在羑水以北,在盪水以南(盪陰)原魏軍大營中留下五千人的前衛部隊,盪、羑兩河之間羑里也留下一支五千人的部隊接應。

盪陰距離朝歌並不遙遠,只有四五十里,朝歌的動向秦軍可以時時掌握。但一直到秦軍把陣地完全構築完成,朝歌也沒有軍隊進入。這下把尉摎鬧蒙了。過河後進展那麼猛,怎麼到跟前了反而停了呢?他不停地派出明探暗哨,嚴密監視敵軍動向,惟恐對方有什麼陰謀。

其實新垣衍什麼陰謀也沒有。他前幾天快速進軍,僅僅是因為經過的區域幾乎全部殘破,他無法找到足夠的補給;而現在,他進入了汲城。汲城沒有被破壞,秦軍也沒有長期駐留,有一些錢糧,可以供給魏軍。

而另一方面,汲城雖小,卻與魏有重大意義:這裏是魏宗室的陵墓所在,相當多的魏國宗親死後安葬在這裏。

共城和汲城之間的大片山地,分佈着許多魏國貴族的大墓,明白無誤地說明這裏是魏國宗親的公共墓地所在。歷史上還從這裏的基地中發掘出著名的《竹書紀年》,以魏國的視角,記載了中國數千年的歷史。汲城距大梁不下二百里,魏國為何將墓地選在這麼遠的地方還是個謎,但汲城作為魏王陵墓所在是沒有疑問的。所以,雖然相比於朝歌、寧新中,汲城算不上大,但重要性猶有過之。新垣衍將大軍控制在汲城,而不急於進軍朝歌,也隱含着戍衛魏王陵的意思。

另一方面,韓國和楚國的軍隊也都取道滎口過河,他們也都要從寧、茅等地北上。那些地方被秦軍燒殺一空,作為東道主,魏國不能聽之任之,必須要在可能的範圍內盡一點東道之誼,拿出點糧食接濟一下聯軍,讓他們不要再繼續禍害當地。新垣衍還有另一層想法:把更大、更富庶的朝歌讓給韓、楚軍進駐,把他們頂在與秦軍對抗的前線;同時保住魏國的祖陵。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長平長平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長平長平
上一章下一章

第89章 汲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