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幽怨的刺客

第二章 幽怨的刺客

[筆下文學Www.bxwx.net]

「八常侍」乃當今皇太子李隆基身邊的八名侍衛。

和所有的皇朝一樣,大唐皇朝自唐高祖武德九年(626年)玄武門之變秦王李世民殺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開始,血醒的宮廷爭鬥就輪番上演,沒有停止過。到了中宗景龍六月,韋皇后、安樂公主合謀把中宗毒死,立少帝李重茂為帝,改元唐隆。但不久韋皇后、安樂公主又被時為臨淄郡王的李隆基與太平公主聯絡禁軍將領擁兵入宮誅殺。少帝李重茂被廢,李隆基和太平公主擁立睿宗再次即位。睿宗李旦是武則天所生四個兒子中最小的一個,中宗李顯的弟弟。睿宗即位后立李隆基為皇太子,改元###,大赦天下,但韋氏一黨,卻不在大赦之列。被內外討捕的韋氏一黨,據說最後逃脫的沒幾人。

而討捕韋氏一脈的最得力者,就是能止小兒夜啼,令人聞之色變的「八常侍」。

「八常侍」自然是八個,他們是:「一錘定音」張無奈、「二郎擔山」鍾然、「三羊開泰」哥舒夜、「四平八穩」唐突、「五顏六色」塗鳳、「六六大順」歸翼、「七上八下」黨凌、「八面來風」王毛仲。

八名侍衛武功來路怪異。「一錘定音」張無奈用的是錘。這是隋唐第一好漢李元霸愛用的兵器。李元霸是太宗李世民的弟弟,生得尖嘴縮腮,骨瘦如柴,面如病鬼,但力大無窮,捻鐵如泥。李元霸用的兩柄鐵鎚共四百斤,幾乎沒有人能在他馬前走上三個回合。據說李元霸隨父親李淵鎮壓各路反王時,一對金錘如拍蒼蠅般,直拍得敵人屍橫遍野,血留成河。誰也打不過李元霸,是老天爺把他幹掉的。當時天降大雨,雷電交加,把李元霸惹怒了。他把錘往空中一撩,想把天砸個窟窿,不想反被自己那四百斤的重鎚砸死;「二郎擔山」鍾然習的是「二郎門」功夫,用的兵器不是「二郎門」特有的三尖兩刃刀竟然是鄉村野夫用的扁擔。「二郎門」的祖師爺據說是二郎神楊戩,用的兵器就是三尖兩刃刀。二郎神楊戩有三隻眼,第三隻就長在兩眉間。這第三隻眼其實就是開天目;「三羊開泰」哥舒夜是突厥人,其眼如銅玲,須如鋼戟,狀如凶神,用的兵器是一把三尖叉。據說當年唐軍西征,初出茅廬的哥舒夜殺紅眼后竟把敵人像烤羊一樣叉起來烤吃,使西域人人喪膽;「四平八穩」唐突乃蜀中唐門中人,除了擅用一種叫「突」的暗器外,他的過人之處是腿上功夫紮實;「五顏六色」塗鳳,穿的永遠是五顏六色的披風,精於隱藏之術,如果他願意,你永遠不知他在哪裏以及會在哪裏突然出手。塗鳳的武功據說和化外荒島琉球某一怪異武功門派有極深的淵源;「六六大順」歸翼喜歡收拾殘局,誰如果一擊得手,打掃戰場的就是他了;「七上八下」黨凌擅長上串下跳,其中最厲害的三板斧就是攻擊人時上盤七下、下盤八下。這些都不算奇怪,奇怪的是這威風八面的七人居然是由一個出身家奴的人統領。

這個家奴不是一般的家奴,而是皇太子的家奴。

這個人就是「八面來風」王毛仲。

「八面來風」王毛仲苦瓜臉,一副病貓模樣,而且從來沒人見過他出手。

因為見過的都是死人了。

###元年是睿宗即位的第一年。睿宗是一個寬厚恭謹、安恬好讓、善於避禍的皇帝。睿宗一生兩度為帝。第一次是在嗣聖元年(684)春二月七日,即高宗皇帝駕崩后的第二年,他以豫王的身份取代皇兄中宗為帝,但後來武則天把他廢去自己幹了。這次即位距第一次已經是整整隔了二十六年了。

即位之後,睿宗拜謁了太廟,接受了群臣的朝賀,之後又在南郊舉行了祭天大禮,朝堂政事開始步入正軌。但睿宗還是感覺不順、憋悶。特別是韋皇后被貶為庶人並以禮改葬、武三思父子被剖棺戮屍之後,睿宗幾乎天天都在做惡夢,夢見被披頭散髮的韋皇后和安樂公主以及上官婉兒追殺。好在高祖李淵舊宅那棵枯死的柿樹,這一年又重新吐出了嫩芽冒出了新綠,才給了他極大的安慰。

枯樹逢春,這大唐怕是要再逢盛世了。

可睿宗還是煩得很。

皇帝這位置,誰都想坐,可你一旦坐上了,便一天到晚處於驚懼中,害怕大好頭顱被人取去。這皇帝也真不是人乾的。一朝皇帝一朝臣,睿宗即位后,宮中各派勢力重新洗牌,重新分化、組合,妹妹太平公主的野心也開始暴露,睿宗的頭便更大了。牝雞司晨,國之不祥,如果這樣,她和李隆基的頭便免不了有一個要落地。皇室就這樣你殺我我殺你,到底什麼時候是頭啊……亂了,亂了。睿宗心如亂麻,對宮廷的爭鬥心灰意冷,便有了傳位給李隆基的念頭。

睿宗想放鬆一下自己了。

他想到了後宮,可後宮佳麗三千,天天應對女人那些雞零狗碎也膩歪,何況為了這大唐江山,不能就此壞了身子骨,讓史官落下不好的把柄。但欣賞一場既有豪情又艷麗的歌舞,讓自己疲憊和緊張的身心放鬆放鬆還是可以的。

「太宗以武功定天下,終以文德綏海內,是該松一鬆了。」睿宗對自己說。

皇太子李隆基精通音律,準備一場歌舞,非他莫屬。

儀範偉麗,有非常之表的李隆基,時年二十六歲。自從剷除韋氏一脈后,名聲日隆,被立為皇太子后更是英姿勃發,雄心勃勃,準備象高祖太宗一樣干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業。但目前最要緊的不是什麼歌舞,而是斬草除根,除去韋后一黨的漏網之魚。

除惡務盡,斬草必除根,不除根必留後患。

但聖旨還是很快就到了東宮。

李隆基雖感覺聖旨來得不是時候,但還是暫時放下手頭的事務準備歌舞。

按照歷朝體制,奏樂皆有定製,如祭天奏《豫和》,祭宗廟奏《永和》,祭天地、宗廟登歌奏《肅和》……等等,不一而足。這一次,李隆基奏請演的是《破陣樂舞》。

《破陣樂舞》又叫《秦王破陣曲》,是一部集歌、舞、樂於一體,歌頌唐太宗李世民統一中國、以武功定天下的大型綜合歌舞劇。《破陣樂舞》陣容強大,需被甲執戟,模仿戰陣之法的舞者一百二十人。由於剛剛經過一場內亂,人數都難以湊齊,李隆基便奏請由於參與謀划誅殺韋皇后、安樂公主和武氏黨羽有功而擢升大夫、內給事中的高力士徵召。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七拼八湊招齊了,但由於《破陣樂舞》是太宗所制,年代久遠,又多年沒有練習,樂工生疏得很,宮商角徵羽各種聲調都參差不齊,所以只能加大力度,沒日沒夜排練。

刺客便是在晚上排練的時候出現的。

那一晚沒有月光,諾大的梨園內雖燈火通明但還是讓人感到鬼影踵踵。梨園是大唐訓練樂工的機構,與專司禮樂的太常寺和充任串演歌舞散樂的內外教坊鼎足而三。梨園子弟分為坐部、立部、小部和男部、女部。坐部一般是優秀演員,樂工坐在堂上用絲竹細樂伴奏,舞者大抵為三至十二人,舞姿文雅;立部即一般演員,樂工立在堂下演奏,舞者六十人至八十人不等,舞姿雄壯威武,伴奏的樂器有鼓和鑼等,音量宏大;小部為兒童演出隊。《破陣樂舞》把坐部、立部合在一起,由於人數不夠,便把女部的舞者也湊了過來。但女舞畢竟較為柔弱,《破陣樂舞》的雄渾氣勢始終表達不出來,李隆基面有慍色。

「當年太宗征戰天下,以赫赫武功開創大唐萬世基業,所以《破陣樂舞》就要大氣磅礴,有聲震百里﹐氣壯山河之勢。人有血氣生知之性,有喜怒哀樂之情;情感物而動於中,聲成文而應於外。你等沒有經歷過戰爭,但可以感受,可以感受!」李隆基諄諄誘導,但誘導中自有一種懾人的氣勢,「你等想想戰場上萬馬奔騰、槍戟如林、殺聲震天、動蕩山谷的場面,是何等的壯觀?所以曲要氣壯山河,發揚蹈厲,聲韻慷慨;舞要有濃厚的戰陣氣息,還要有一種威懾力,令觀者凜然震竦!」

李隆基講著講著,乾脆閉上眼睛自己感受。後來他也要所有的舞者及樂工閉眼感受。而李隆基自己更是彷彿感受到了戰場上的硝煙氣息。

革時弊,安邦國、定邊疆,捨我其誰?

李隆基熱血沸騰。

於是繼續排練。一百二十人的舞者披銀甲,持畫戟,左圓右方、交錯屈伸、首尾回互,竟如戰陣一般。閉眼感受后的效果果然非同一般,再次排練時抑揚蹈厲、凜然震竦的效果立現,加上玉磬、大小箜篌、大小琵琶、長短笛、楷鼓、連鼓、鞀鼓、桴鼓等幾十件樂器和奏齊鳴,《破陣樂舞》果然聲振百里,動蕩山谷。

這時,一曲低沉幽怨的調子卻不合時宜地從宜春北院傳了過來。

宜春院是女舞的住地。大唐設立有左右教坊,教的是俗樂。俗樂和《破陣樂舞》這類雅樂自然不沾邊。左右教坊的責任不同,右教坊多善舞者,左教坊多善歌者。教坊的舞者以女舞居多,如其中的宜春院,裏面住的都是女舞。宜春院不少女舞是宮妓。大唐人叫宮妓為「內人」,內人住在教坊內,家便叫作「內人家」。一年四季朝廷會發給米糧給「內人家」用。但內人雖有家,卻沒有什麼自由,只是每月的二十六日才給母親探視,沒有母親的則由姐或姑代替。如果內人生日,則允許她們的母親、姑、姐妹等探視。在這些內人里,有的還特承恩寵。李隆基精通音律,常常放下太子之尊親自上場過過戲癮。上場過過戲癮自然會發生一些事。至於戲里戲外恩寵過那位內人,也就說不清了。

始亂終棄,就會有幽怨。雖然皇帝以及太子和其他皇子的所作所為誰也不敢說是始亂終棄,但幽愁怨恨是免不了的——雖然內人的地位並不高貴。但剛剛不是說「人有血氣生知之性,有喜怒哀樂之情;情感物而動於中,聲成文而應於外」么?

說來就來了。

李隆基的心不由得一沉。

傳過來的調子是一種叫塤的樂器吹出,名叫《九張機》,是一種凄涼怨慕的民間曲子。

李隆基聽到那曲子的時候感覺吹奏的人較遠,可忽然間那人就象一條輕煙一樣飄到了眼前。宜春院至梨園大概也有幾百步吧,可來人倏忽而至,自然輕功極高。李隆基反應也快,人急急後退時,一劍器已破空而至。

破空而至的劍器劃得李隆基臉頰生痛,出於本能他忙向一棵大梨樹后躲避。堪堪躲過,幾聲清脆的聲響,「二郎擔山」鍾然已和來人交上了手。

作為「二郎門」的好手,鍾然絕非浪得虛名。他的鐵扁擔掄起,力大沉雄,而刺客卻是身材婀娜,身姿曼妙至極。

刺客是位女子。

女子一擊不得,便劍走輕靈,從側邊遊走,欲接近李隆基,可鍾然鐵扁擔一橫,就像一扇門一樣擋在前面,女子一下子也奈何不得。

「小娘子吹的好塤。」李隆基贊道。他不贊女子的劍法和輕功,卻贊她的音樂,卻惱了女子,劍鋒一變,鍾然突然壓力大增。只見女子手中劍突然粘住了鐵扁擔,變刺為削,這一招勢如破竹,直弄得鍾然手忙腳亂,忙撒下扁擔,狼狽避過。

這時「四平八穩」唐突、「七上八下」黨凌也加入了戰團。「八常侍」只有這兩人在家了。李隆基有點後悔。其它人都撒出去搜羅韋逆餘黨了,想不到刺客竟敢直入梨園內行刺。

雖說「八常侍」不全在,可梨園依然是禁衛森嚴,大唐羽林軍也不是吃素的,但女子竟然能混進來,這說明了其武功高強之外,還說明了護衛方面的漏洞。李隆基想起來了,今天是二十六日,正是內人家人探親的日子。

這時唐突倏忽而至,空空一掌拍向女子。女子只得中途變劍,放開鍾然,向左邊一滑,再然出手。這時,頂盔貫甲的羽林軍已把李隆基緊緊護住。

明知刺殺無望,女子便取出鵝蛋一樣的塤吹奏起來。那遼遠的悲傷從塤中吹出,李隆基聽到的依然是幽怨。女子著緋綾袍、絲布袴,碧輕紗衣。雖然輕沙掩面,但李隆基還是從女子眼裏看到了淚水。

「小娘子吹可是《九張機》?」李隆基問,「此調凄涼怨慕,當是從《小雅》、《離騷》中變出,孤臣孽子勞人思婦聽了,皆當淚下。小娘子吹奏至此,已臻絕頂,雖昔日伯氏亦不過如此吧?小娘子有何冤情,小王或者能解?」

女子一言不發,淚珠已然滑下。李隆基竟也有心酸的感覺。這時他依稀記得兩個月前一個月圓之夜,自己臨幸過這女子。這女子當時唱的就是《九張機》。可自己臨幸過的女子多了,在開放的大唐,也不至於冒着生命危險潛入這禁宮殺人吧?

女子吹着《九張機》,也不答話,望着李隆基,眼裏滿是複雜的淚水。她人緩緩向門口退去。「二郎擔山」鍾然氣聚印堂,剛要施展「打魂魄」的功夫,被李隆基制止住了。「打魂魄」是「二郎門」的獨門武功,用時氣聚印堂,以印堂穴所聚之氣,於十步之內打人魂魄,使其人魂飛魄散束手就擒。李隆基憐香惜玉,他不想為難一個滿是幽怨的女子。

女子走到門口,再望了一眼李隆基,展開身形,須臾之間已在百步外。

塤聲弱了,那遙遠的悲傷隨之慢慢逝去。

女子前腳一走,高力士便立馬佈置人手徹查女子的來歷。第三天,答覆來了。那女子名叫韋芷,屬韋氏一脈,但卻來自當今大唐最有權勢公主的府第。

聽到彙報的李隆基一震,手中的夜光杯差點落地。

當今大唐最有權勢的公主,非太平公主莫屬。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李隆基愛江山,也愛美人。但需要在兩者之間作抉擇時,胸中自有宏大抱負、欲縱橫捭闔於天下的當今皇太子毅然決然,選擇前者。

芷者,香草也。韋芷,一個有着美麗名字的女子,自此便註定了被大唐兩股最大勢力追殺的命運。

[筆下文學Www.bxwx.net]

「八常侍」乃當今皇太子李隆基身邊的八名侍衛。

和所有的皇朝一樣,大唐皇朝自唐高祖武德九年(626年)玄武門之變秦王李世民殺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開始,血醒的宮廷爭鬥就輪番上演,沒有停止過。到了中宗景龍六月,韋皇后、安樂公主合謀把中宗毒死,立少帝李重茂為帝,改元唐隆。但不久韋皇后、安樂公主又被時為臨淄郡王的李隆基與太平公主聯絡禁軍將領擁兵入宮誅殺。少帝李重茂被廢,李隆基和太平公主擁立睿宗再次即位。睿宗李旦是武則天所生四個兒子中最小的一個,中宗李顯的弟弟。睿宗即位后立李隆基為皇太子,改元###,大赦天下,但韋氏一黨,卻不在大赦之列。被內外討捕的韋氏一黨,據說最後逃脫的沒幾人。

而討捕韋氏一脈的最得力者,就是能止小兒夜啼,令人聞之色變的「八常侍」。

「八常侍」自然是八個,他們是:「一錘定音」張無奈、「二郎擔山」鍾然、「三羊開泰」哥舒夜、「四平八穩」唐突、「五顏六色」塗鳳、「六六大順」歸翼、「七上八下」黨凌、「八面來風」王毛仲。

八名侍衛武功來路怪異。「一錘定音」張無奈用的是錘。這是隋唐第一好漢李元霸愛用的兵器。李元霸是太宗李世民的弟弟,生得尖嘴縮腮,骨瘦如柴,面如病鬼,但力大無窮,捻鐵如泥。李元霸用的兩柄鐵鎚共四百斤,幾乎沒有人能在他馬前走上三個回合。據說李元霸隨父親李淵鎮壓各路反王時,一對金錘如拍蒼蠅般,直拍得敵人屍橫遍野,血留成河。誰也打不過李元霸,是老天爺把他幹掉的。當時天降大雨,雷電交加,把李元霸惹怒了。他把錘往空中一撩,想把天砸個窟窿,不想反被自己那四百斤的重鎚砸死;「二郎擔山」鍾然習的是「二郎門」功夫,用的兵器不是「二郎門」特有的三尖兩刃刀竟然是鄉村野夫用的扁擔。「二郎門」的祖師爺據說是二郎神楊戩,用的兵器就是三尖兩刃刀。二郎神楊戩有三隻眼,第三隻就長在兩眉間。這第三隻眼其實就是開天目;「三羊開泰」哥舒夜是突厥人,其眼如銅玲,須如鋼戟,狀如凶神,用的兵器是一把三尖叉。據說當年唐軍西征,初出茅廬的哥舒夜殺紅眼后竟把敵人像烤羊一樣叉起來烤吃,使西域人人喪膽;「四平八穩」唐突乃蜀中唐門中人,除了擅用一種叫「突」的暗器外,他的過人之處是腿上功夫紮實;「五顏六色」塗鳳,穿的永遠是五顏六色的披風,精於隱藏之術,如果他願意,你永遠不知他在哪裏以及會在哪裏突然出手。塗鳳的武功據說和化外荒島琉球某一怪異武功門派有極深的淵源;「六六大順」歸翼喜歡收拾殘局,誰如果一擊得手,打掃戰場的就是他了;「七上八下」黨凌擅長上串下跳,其中最厲害的三板斧就是攻擊人時上盤七下、下盤八下。這些都不算奇怪,奇怪的是這威風八面的七人居然是由一個出身家奴的人統領。

這個家奴不是一般的家奴,而是皇太子的家奴。

這個人就是「八面來風」王毛仲。

「八面來風」王毛仲苦瓜臉,一副病貓模樣,而且從來沒人見過他出手。

因為見過的都是死人了。

###元年是睿宗即位的第一年。睿宗是一個寬厚恭謹、安恬好讓、善於避禍的皇帝。睿宗一生兩度為帝。第一次是在嗣聖元年(684)春二月七日,即高宗皇帝駕崩后的第二年,他以豫王的身份取代皇兄中宗為帝,但後來武則天把他廢去自己幹了。這次即位距第一次已經是整整隔了二十六年了。

即位之後,睿宗拜謁了太廟,接受了群臣的朝賀,之後又在南郊舉行了祭天大禮,朝堂政事開始步入正軌。但睿宗還是感覺不順、憋悶。特別是韋皇后被貶為庶人並以禮改葬、武三思父子被剖棺戮屍之後,睿宗幾乎天天都在做惡夢,夢見被披頭散髮的韋皇后和安樂公主以及上官婉兒追殺。好在高祖李淵舊宅那棵枯死的柿樹,這一年又重新吐出了嫩芽冒出了新綠,才給了他極大的安慰。

枯樹逢春,這大唐怕是要再逢盛世了。

可睿宗還是煩得很。

皇帝這位置,誰都想坐,可你一旦坐上了,便一天到晚處於驚懼中,害怕大好頭顱被人取去。這皇帝也真不是人乾的。一朝皇帝一朝臣,睿宗即位后,宮中各派勢力重新洗牌,重新分化、組合,妹妹太平公主的野心也開始暴露,睿宗的頭便更大了。牝雞司晨,國之不祥,如果這樣,她和李隆基的頭便免不了有一個要落地。皇室就這樣你殺我我殺你,到底什麼時候是頭啊……亂了,亂了。睿宗心如亂麻,對宮廷的爭鬥心灰意冷,便有了傳位給李隆基的念頭。

睿宗想放鬆一下自己了。

他想到了後宮,可後宮佳麗三千,天天應對女人那些雞零狗碎也膩歪,何況為了這大唐江山,不能就此壞了身子骨,讓史官落下不好的把柄。但欣賞一場既有豪情又艷麗的歌舞,讓自己疲憊和緊張的身心放鬆放鬆還是可以的。

「太宗以武功定天下,終以文德綏海內,是該松一鬆了。」睿宗對自己說。

皇太子李隆基精通音律,準備一場歌舞,非他莫屬。

儀範偉麗,有非常之表的李隆基,時年二十六歲。自從剷除韋氏一脈后,名聲日隆,被立為皇太子后更是英姿勃發,雄心勃勃,準備象高祖太宗一樣干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業。但目前最要緊的不是什麼歌舞,而是斬草除根,除去韋后一黨的漏網之魚。

除惡務盡,斬草必除根,不除根必留後患。

但聖旨還是很快就到了東宮。

李隆基雖感覺聖旨來得不是時候,但還是暫時放下手頭的事務準備歌舞。

按照歷朝體制,奏樂皆有定製,如祭天奏《豫和》,祭宗廟奏《永和》,祭天地、宗廟登歌奏《肅和》……等等,不一而足。這一次,李隆基奏請演的是《破陣樂舞》。

《破陣樂舞》又叫《秦王破陣曲》,是一部集歌、舞、樂於一體,歌頌唐太宗李世民統一中國、以武功定天下的大型綜合歌舞劇。《破陣樂舞》陣容強大,需被甲執戟,模仿戰陣之法的舞者一百二十人。由於剛剛經過一場內亂,人數都難以湊齊,李隆基便奏請由於參與謀划誅殺韋皇后、安樂公主和武氏黨羽有功而擢升大夫、內給事中的高力士徵召。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七拼八湊招齊了,但由於《破陣樂舞》是太宗所制,年代久遠,又多年沒有練習,樂工生疏得很,宮商角徵羽各種聲調都參差不齊,所以只能加大力度,沒日沒夜排練。

刺客便是在晚上排練的時候出現的。

那一晚沒有月光,諾大的梨園內雖燈火通明但還是讓人感到鬼影踵踵。梨園是大唐訓練樂工的機構,與專司禮樂的太常寺和充任串演歌舞散樂的內外教坊鼎足而三。梨園子弟分為坐部、立部、小部和男部、女部。坐部一般是優秀演員,樂工坐在堂上用絲竹細樂伴奏,舞者大抵為三至十二人,舞姿文雅;立部即一般演員,樂工立在堂下演奏,舞者六十人至八十人不等,舞姿雄壯威武,伴奏的樂器有鼓和鑼等,音量宏大;小部為兒童演出隊。《破陣樂舞》把坐部、立部合在一起,由於人數不夠,便把女部的舞者也湊了過來。但女舞畢竟較為柔弱,《破陣樂舞》的雄渾氣勢始終表達不出來,李隆基面有慍色。

「當年太宗征戰天下,以赫赫武功開創大唐萬世基業,所以《破陣樂舞》就要大氣磅礴,有聲震百里﹐氣壯山河之勢。人有血氣生知之性,有喜怒哀樂之情;情感物而動於中,聲成文而應於外。你等沒有經歷過戰爭,但可以感受,可以感受!」李隆基諄諄誘導,但誘導中自有一種懾人的氣勢,「你等想想戰場上萬馬奔騰、槍戟如林、殺聲震天、動蕩山谷的場面,是何等的壯觀?所以曲要氣壯山河,發揚蹈厲,聲韻慷慨;舞要有濃厚的戰陣氣息,還要有一種威懾力,令觀者凜然震竦!」

李隆基講著講著,乾脆閉上眼睛自己感受。後來他也要所有的舞者及樂工閉眼感受。而李隆基自己更是彷彿感受到了戰場上的硝煙氣息。

革時弊,安邦國、定邊疆,捨我其誰?

李隆基熱血沸騰。

於是繼續排練。一百二十人的舞者披銀甲,持畫戟,左圓右方、交錯屈伸、首尾回互,竟如戰陣一般。閉眼感受后的效果果然非同一般,再次排練時抑揚蹈厲、凜然震竦的效果立現,加上玉磬、大小箜篌、大小琵琶、長短笛、楷鼓、連鼓、鞀鼓、桴鼓等幾十件樂器和奏齊鳴,《破陣樂舞》果然聲振百里,動蕩山谷。

這時,一曲低沉幽怨的調子卻不合時宜地從宜春北院傳了過來。

宜春院是女舞的住地。大唐設立有左右教坊,教的是俗樂。俗樂和《破陣樂舞》這類雅樂自然不沾邊。左右教坊的責任不同,右教坊多善舞者,左教坊多善歌者。教坊的舞者以女舞居多,如其中的宜春院,裏面住的都是女舞。宜春院不少女舞是宮妓。大唐人叫宮妓為「內人」,內人住在教坊內,家便叫作「內人家」。一年四季朝廷會發給米糧給「內人家」用。但內人雖有家,卻沒有什麼自由,只是每月的二十六日才給母親探視,沒有母親的則由姐或姑代替。如果內人生日,則允許她們的母親、姑、姐妹等探視。在這些內人里,有的還特承恩寵。李隆基精通音律,常常放下太子之尊親自上場過過戲癮。上場過過戲癮自然會發生一些事。至於戲里戲外恩寵過那位內人,也就說不清了。

始亂終棄,就會有幽怨。雖然皇帝以及太子和其他皇子的所作所為誰也不敢說是始亂終棄,但幽愁怨恨是免不了的——雖然內人的地位並不高貴。但剛剛不是說「人有血氣生知之性,有喜怒哀樂之情;情感物而動於中,聲成文而應於外」么?

說來就來了。

李隆基的心不由得一沉。

傳過來的調子是一種叫塤的樂器吹出,名叫《九張機》,是一種凄涼怨慕的民間曲子。

李隆基聽到那曲子的時候感覺吹奏的人較遠,可忽然間那人就象一條輕煙一樣飄到了眼前。宜春院至梨園大概也有幾百步吧,可來人倏忽而至,自然輕功極高。李隆基反應也快,人急急後退時,一劍器已破空而至。

破空而至的劍器劃得李隆基臉頰生痛,出於本能他忙向一棵大梨樹后躲避。堪堪躲過,幾聲清脆的聲響,「二郎擔山」鍾然已和來人交上了手。

作為「二郎門」的好手,鍾然絕非浪得虛名。他的鐵扁擔掄起,力大沉雄,而刺客卻是身材婀娜,身姿曼妙至極。

刺客是位女子。

女子一擊不得,便劍走輕靈,從側邊遊走,欲接近李隆基,可鍾然鐵扁擔一橫,就像一扇門一樣擋在前面,女子一下子也奈何不得。

「小娘子吹的好塤。」李隆基贊道。他不贊女子的劍法和輕功,卻贊她的音樂,卻惱了女子,劍鋒一變,鍾然突然壓力大增。只見女子手中劍突然粘住了鐵扁擔,變刺為削,這一招勢如破竹,直弄得鍾然手忙腳亂,忙撒下扁擔,狼狽避過。

這時「四平八穩」唐突、「七上八下」黨凌也加入了戰團。「八常侍」只有這兩人在家了。李隆基有點後悔。其它人都撒出去搜羅韋逆餘黨了,想不到刺客竟敢直入梨園內行刺。

雖說「八常侍」不全在,可梨園依然是禁衛森嚴,大唐羽林軍也不是吃素的,但女子竟然能混進來,這說明了其武功高強之外,還說明了護衛方面的漏洞。李隆基想起來了,今天是二十六日,正是內人家人探親的日子。

這時唐突倏忽而至,空空一掌拍向女子。女子只得中途變劍,放開鍾然,向左邊一滑,再然出手。這時,頂盔貫甲的羽林軍已把李隆基緊緊護住。

明知刺殺無望,女子便取出鵝蛋一樣的塤吹奏起來。那遼遠的悲傷從塤中吹出,李隆基聽到的依然是幽怨。女子著緋綾袍、絲布袴,碧輕紗衣。雖然輕沙掩面,但李隆基還是從女子眼裏看到了淚水。

「小娘子吹可是《九張機》?」李隆基問,「此調凄涼怨慕,當是從《小雅》、《離騷》中變出,孤臣孽子勞人思婦聽了,皆當淚下。小娘子吹奏至此,已臻絕頂,雖昔日伯氏亦不過如此吧?小娘子有何冤情,小王或者能解?」

女子一言不發,淚珠已然滑下。李隆基竟也有心酸的感覺。這時他依稀記得兩個月前一個月圓之夜,自己臨幸過這女子。這女子當時唱的就是《九張機》。可自己臨幸過的女子多了,在開放的大唐,也不至於冒着生命危險潛入這禁宮殺人吧?

女子吹着《九張機》,也不答話,望着李隆基,眼裏滿是複雜的淚水。她人緩緩向門口退去。「二郎擔山」鍾然氣聚印堂,剛要施展「打魂魄」的功夫,被李隆基制止住了。「打魂魄」是「二郎門」的獨門武功,用時氣聚印堂,以印堂穴所聚之氣,於十步之內打人魂魄,使其人魂飛魄散束手就擒。李隆基憐香惜玉,他不想為難一個滿是幽怨的女子。

女子走到門口,再望了一眼李隆基,展開身形,須臾之間已在百步外。

塤聲弱了,那遙遠的悲傷隨之慢慢逝去。

女子前腳一走,高力士便立馬佈置人手徹查女子的來歷。第三天,答覆來了。那女子名叫韋芷,屬韋氏一脈,但卻來自當今大唐最有權勢公主的府第。

聽到彙報的李隆基一震,手中的夜光杯差點落地。

當今大唐最有權勢的公主,非太平公主莫屬。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李隆基愛江山,也愛美人。但需要在兩者之間作抉擇時,胸中自有宏大抱負、欲縱橫捭闔於天下的當今皇太子毅然決然,選擇前者。

芷者,香草也。韋芷,一個有着美麗名字的女子,自此便註定了被大唐兩股最大勢力追殺的命運。

[筆下文學Www.bxwx.net]

「八常侍」乃當今皇太子李隆基身邊的八名侍衛。

和所有的皇朝一樣,大唐皇朝自唐高祖武德九年(626年)玄武門之變秦王李世民殺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開始,血醒的宮廷爭鬥就輪番上演,沒有停止過。到了中宗景龍六月,韋皇后、安樂公主合謀把中宗毒死,立少帝李重茂為帝,改元唐隆。但不久韋皇后、安樂公主又被時為臨淄郡王的李隆基與太平公主聯絡禁軍將領擁兵入宮誅殺。少帝李重茂被廢,李隆基和太平公主擁立睿宗再次即位。睿宗李旦是武則天所生四個兒子中最小的一個,中宗李顯的弟弟。睿宗即位后立李隆基為皇太子,改元###,大赦天下,但韋氏一黨,卻不在大赦之列。被內外討捕的韋氏一黨,據說最後逃脫的沒幾人。

而討捕韋氏一脈的最得力者,就是能止小兒夜啼,令人聞之色變的「八常侍」。

「八常侍」自然是八個,他們是:「一錘定音」張無奈、「二郎擔山」鍾然、「三羊開泰」哥舒夜、「四平八穩」唐突、「五顏六色」塗鳳、「六六大順」歸翼、「七上八下」黨凌、「八面來風」王毛仲。

八名侍衛武功來路怪異。「一錘定音」張無奈用的是錘。這是隋唐第一好漢李元霸愛用的兵器。李元霸是太宗李世民的弟弟,生得尖嘴縮腮,骨瘦如柴,面如病鬼,但力大無窮,捻鐵如泥。李元霸用的兩柄鐵鎚共四百斤,幾乎沒有人能在他馬前走上三個回合。據說李元霸隨父親李淵鎮壓各路反王時,一對金錘如拍蒼蠅般,直拍得敵人屍橫遍野,血留成河。誰也打不過李元霸,是老天爺把他幹掉的。當時天降大雨,雷電交加,把李元霸惹怒了。他把錘往空中一撩,想把天砸個窟窿,不想反被自己那四百斤的重鎚砸死;「二郎擔山」鍾然習的是「二郎門」功夫,用的兵器不是「二郎門」特有的三尖兩刃刀竟然是鄉村野夫用的扁擔。「二郎門」的祖師爺據說是二郎神楊戩,用的兵器就是三尖兩刃刀。二郎神楊戩有三隻眼,第三隻就長在兩眉間。這第三隻眼其實就是開天目;「三羊開泰」哥舒夜是突厥人,其眼如銅玲,須如鋼戟,狀如凶神,用的兵器是一把三尖叉。據說當年唐軍西征,初出茅廬的哥舒夜殺紅眼后竟把敵人像烤羊一樣叉起來烤吃,使西域人人喪膽;「四平八穩」唐突乃蜀中唐門中人,除了擅用一種叫「突」的暗器外,他的過人之處是腿上功夫紮實;「五顏六色」塗鳳,穿的永遠是五顏六色的披風,精於隱藏之術,如果他願意,你永遠不知他在哪裏以及會在哪裏突然出手。塗鳳的武功據說和化外荒島琉球某一怪異武功門派有極深的淵源;「六六大順」歸翼喜歡收拾殘局,誰如果一擊得手,打掃戰場的就是他了;「七上八下」黨凌擅長上串下跳,其中最厲害的三板斧就是攻擊人時上盤七下、下盤八下。這些都不算奇怪,奇怪的是這威風八面的七人居然是由一個出身家奴的人統領。

這個家奴不是一般的家奴,而是皇太子的家奴。

這個人就是「八面來風」王毛仲。

「八面來風」王毛仲苦瓜臉,一副病貓模樣,而且從來沒人見過他出手。

因為見過的都是死人了。

###元年是睿宗即位的第一年。睿宗是一個寬厚恭謹、安恬好讓、善於避禍的皇帝。睿宗一生兩度為帝。第一次是在嗣聖元年(684)春二月七日,即高宗皇帝駕崩后的第二年,他以豫王的身份取代皇兄中宗為帝,但後來武則天把他廢去自己幹了。這次即位距第一次已經是整整隔了二十六年了。

即位之後,睿宗拜謁了太廟,接受了群臣的朝賀,之後又在南郊舉行了祭天大禮,朝堂政事開始步入正軌。但睿宗還是感覺不順、憋悶。特別是韋皇后被貶為庶人並以禮改葬、武三思父子被剖棺戮屍之後,睿宗幾乎天天都在做惡夢,夢見被披頭散髮的韋皇后和安樂公主以及上官婉兒追殺。好在高祖李淵舊宅那棵枯死的柿樹,這一年又重新吐出了嫩芽冒出了新綠,才給了他極大的安慰。

枯樹逢春,這大唐怕是要再逢盛世了。

可睿宗還是煩得很。

皇帝這位置,誰都想坐,可你一旦坐上了,便一天到晚處於驚懼中,害怕大好頭顱被人取去。這皇帝也真不是人乾的。一朝皇帝一朝臣,睿宗即位后,宮中各派勢力重新洗牌,重新分化、組合,妹妹太平公主的野心也開始暴露,睿宗的頭便更大了。牝雞司晨,國之不祥,如果這樣,她和李隆基的頭便免不了有一個要落地。皇室就這樣你殺我我殺你,到底什麼時候是頭啊……亂了,亂了。睿宗心如亂麻,對宮廷的爭鬥心灰意冷,便有了傳位給李隆基的念頭。

睿宗想放鬆一下自己了。

他想到了後宮,可後宮佳麗三千,天天應對女人那些雞零狗碎也膩歪,何況為了這大唐江山,不能就此壞了身子骨,讓史官落下不好的把柄。但欣賞一場既有豪情又艷麗的歌舞,讓自己疲憊和緊張的身心放鬆放鬆還是可以的。

「太宗以武功定天下,終以文德綏海內,是該松一鬆了。」睿宗對自己說。

皇太子李隆基精通音律,準備一場歌舞,非他莫屬。

儀範偉麗,有非常之表的李隆基,時年二十六歲。自從剷除韋氏一脈后,名聲日隆,被立為皇太子后更是英姿勃發,雄心勃勃,準備象高祖太宗一樣干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業。但目前最要緊的不是什麼歌舞,而是斬草除根,除去韋后一黨的漏網之魚。

除惡務盡,斬草必除根,不除根必留後患。

但聖旨還是很快就到了東宮。

李隆基雖感覺聖旨來得不是時候,但還是暫時放下手頭的事務準備歌舞。

按照歷朝體制,奏樂皆有定製,如祭天奏《豫和》,祭宗廟奏《永和》,祭天地、宗廟登歌奏《肅和》……等等,不一而足。這一次,李隆基奏請演的是《破陣樂舞》。

《破陣樂舞》又叫《秦王破陣曲》,是一部集歌、舞、樂於一體,歌頌唐太宗李世民統一中國、以武功定天下的大型綜合歌舞劇。《破陣樂舞》陣容強大,需被甲執戟,模仿戰陣之法的舞者一百二十人。由於剛剛經過一場內亂,人數都難以湊齊,李隆基便奏請由於參與謀划誅殺韋皇后、安樂公主和武氏黨羽有功而擢升大夫、內給事中的高力士徵召。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七拼八湊招齊了,但由於《破陣樂舞》是太宗所制,年代久遠,又多年沒有練習,樂工生疏得很,宮商角徵羽各種聲調都參差不齊,所以只能加大力度,沒日沒夜排練。

刺客便是在晚上排練的時候出現的。

那一晚沒有月光,諾大的梨園內雖燈火通明但還是讓人感到鬼影踵踵。梨園是大唐訓練樂工的機構,與專司禮樂的太常寺和充任串演歌舞散樂的內外教坊鼎足而三。梨園子弟分為坐部、立部、小部和男部、女部。坐部一般是優秀演員,樂工坐在堂上用絲竹細樂伴奏,舞者大抵為三至十二人,舞姿文雅;立部即一般演員,樂工立在堂下演奏,舞者六十人至八十人不等,舞姿雄壯威武,伴奏的樂器有鼓和鑼等,音量宏大;小部為兒童演出隊。《破陣樂舞》把坐部、立部合在一起,由於人數不夠,便把女部的舞者也湊了過來。但女舞畢竟較為柔弱,《破陣樂舞》的雄渾氣勢始終表達不出來,李隆基面有慍色。

「當年太宗征戰天下,以赫赫武功開創大唐萬世基業,所以《破陣樂舞》就要大氣磅礴,有聲震百里﹐氣壯山河之勢。人有血氣生知之性,有喜怒哀樂之情;情感物而動於中,聲成文而應於外。你等沒有經歷過戰爭,但可以感受,可以感受!」李隆基諄諄誘導,但誘導中自有一種懾人的氣勢,「你等想想戰場上萬馬奔騰、槍戟如林、殺聲震天、動蕩山谷的場面,是何等的壯觀?所以曲要氣壯山河,發揚蹈厲,聲韻慷慨;舞要有濃厚的戰陣氣息,還要有一種威懾力,令觀者凜然震竦!」

李隆基講著講著,乾脆閉上眼睛自己感受。後來他也要所有的舞者及樂工閉眼感受。而李隆基自己更是彷彿感受到了戰場上的硝煙氣息。

革時弊,安邦國、定邊疆,捨我其誰?

李隆基熱血沸騰。

於是繼續排練。一百二十人的舞者披銀甲,持畫戟,左圓右方、交錯屈伸、首尾回互,竟如戰陣一般。閉眼感受后的效果果然非同一般,再次排練時抑揚蹈厲、凜然震竦的效果立現,加上玉磬、大小箜篌、大小琵琶、長短笛、楷鼓、連鼓、鞀鼓、桴鼓等幾十件樂器和奏齊鳴,《破陣樂舞》果然聲振百里,動蕩山谷。

這時,一曲低沉幽怨的調子卻不合時宜地從宜春北院傳了過來。

宜春院是女舞的住地。大唐設立有左右教坊,教的是俗樂。俗樂和《破陣樂舞》這類雅樂自然不沾邊。左右教坊的責任不同,右教坊多善舞者,左教坊多善歌者。教坊的舞者以女舞居多,如其中的宜春院,裏面住的都是女舞。宜春院不少女舞是宮妓。大唐人叫宮妓為「內人」,內人住在教坊內,家便叫作「內人家」。一年四季朝廷會發給米糧給「內人家」用。但內人雖有家,卻沒有什麼自由,只是每月的二十六日才給母親探視,沒有母親的則由姐或姑代替。如果內人生日,則允許她們的母親、姑、姐妹等探視。在這些內人里,有的還特承恩寵。李隆基精通音律,常常放下太子之尊親自上場過過戲癮。上場過過戲癮自然會發生一些事。至於戲里戲外恩寵過那位內人,也就說不清了。

始亂終棄,就會有幽怨。雖然皇帝以及太子和其他皇子的所作所為誰也不敢說是始亂終棄,但幽愁怨恨是免不了的——雖然內人的地位並不高貴。但剛剛不是說「人有血氣生知之性,有喜怒哀樂之情;情感物而動於中,聲成文而應於外」么?

說來就來了。

李隆基的心不由得一沉。

傳過來的調子是一種叫塤的樂器吹出,名叫《九張機》,是一種凄涼怨慕的民間曲子。

李隆基聽到那曲子的時候感覺吹奏的人較遠,可忽然間那人就象一條輕煙一樣飄到了眼前。宜春院至梨園大概也有幾百步吧,可來人倏忽而至,自然輕功極高。李隆基反應也快,人急急後退時,一劍器已破空而至。

破空而至的劍器劃得李隆基臉頰生痛,出於本能他忙向一棵大梨樹后躲避。堪堪躲過,幾聲清脆的聲響,「二郎擔山」鍾然已和來人交上了手。

作為「二郎門」的好手,鍾然絕非浪得虛名。他的鐵扁擔掄起,力大沉雄,而刺客卻是身材婀娜,身姿曼妙至極。

刺客是位女子。

女子一擊不得,便劍走輕靈,從側邊遊走,欲接近李隆基,可鍾然鐵扁擔一橫,就像一扇門一樣擋在前面,女子一下子也奈何不得。

「小娘子吹的好塤。」李隆基贊道。他不贊女子的劍法和輕功,卻贊她的音樂,卻惱了女子,劍鋒一變,鍾然突然壓力大增。只見女子手中劍突然粘住了鐵扁擔,變刺為削,這一招勢如破竹,直弄得鍾然手忙腳亂,忙撒下扁擔,狼狽避過。

這時「四平八穩」唐突、「七上八下」黨凌也加入了戰團。「八常侍」只有這兩人在家了。李隆基有點後悔。其它人都撒出去搜羅韋逆餘黨了,想不到刺客竟敢直入梨園內行刺。

雖說「八常侍」不全在,可梨園依然是禁衛森嚴,大唐羽林軍也不是吃素的,但女子竟然能混進來,這說明了其武功高強之外,還說明了護衛方面的漏洞。李隆基想起來了,今天是二十六日,正是內人家人探親的日子。

這時唐突倏忽而至,空空一掌拍向女子。女子只得中途變劍,放開鍾然,向左邊一滑,再然出手。這時,頂盔貫甲的羽林軍已把李隆基緊緊護住。

明知刺殺無望,女子便取出鵝蛋一樣的塤吹奏起來。那遼遠的悲傷從塤中吹出,李隆基聽到的依然是幽怨。女子著緋綾袍、絲布袴,碧輕紗衣。雖然輕沙掩面,但李隆基還是從女子眼裏看到了淚水。

「小娘子吹可是《九張機》?」李隆基問,「此調凄涼怨慕,當是從《小雅》、《離騷》中變出,孤臣孽子勞人思婦聽了,皆當淚下。小娘子吹奏至此,已臻絕頂,雖昔日伯氏亦不過如此吧?小娘子有何冤情,小王或者能解?」

女子一言不發,淚珠已然滑下。李隆基竟也有心酸的感覺。這時他依稀記得兩個月前一個月圓之夜,自己臨幸過這女子。這女子當時唱的就是《九張機》。可自己臨幸過的女子多了,在開放的大唐,也不至於冒着生命危險潛入這禁宮殺人吧?

女子吹着《九張機》,也不答話,望着李隆基,眼裏滿是複雜的淚水。她人緩緩向門口退去。「二郎擔山」鍾然氣聚印堂,剛要施展「打魂魄」的功夫,被李隆基制止住了。「打魂魄」是「二郎門」的獨門武功,用時氣聚印堂,以印堂穴所聚之氣,於十步之內打人魂魄,使其人魂飛魄散束手就擒。李隆基憐香惜玉,他不想為難一個滿是幽怨的女子。

女子走到門口,再望了一眼李隆基,展開身形,須臾之間已在百步外。

塤聲弱了,那遙遠的悲傷隨之慢慢逝去。

女子前腳一走,高力士便立馬佈置人手徹查女子的來歷。第三天,答覆來了。那女子名叫韋芷,屬韋氏一脈,但卻來自當今大唐最有權勢公主的府第。

聽到彙報的李隆基一震,手中的夜光杯差點落地。

當今大唐最有權勢的公主,非太平公主莫屬。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李隆基愛江山,也愛美人。但需要在兩者之間作抉擇時,胸中自有宏大抱負、欲縱橫捭闔於天下的當今皇太子毅然決然,選擇前者。

芷者,香草也。韋芷,一個有着美麗名字的女子,自此便註定了被大唐兩股最大勢力追殺的命運。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長恨歌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修真仙俠 長恨歌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章 幽怨的刺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