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二 退兵

三十二 退兵

三國雄兒傳國破山河在61、退兵杜預心情很糟糕。

鍾會的軍隊主力仍在樂城,荀愷這邊突然崩潰,南鄭的自己莫名其妙就首當其衝,變成了阻擋蜀軍、收拾殘局的第一線。

自己可不能留在這裏等死,必須當機立斷,將南鄭的軍隊撤往樂城。

在荀愷軍隊大敗,漢城之戰敗局已定的情況下,留守南鄭的長史杜預並非沒有堅守城池、挽回敗局的想法,也並非不擔心沒有軍令擅自撤退的罪責,只是形勢迫人、事不可為,再白白搭上南鄭的魏軍對漢中大局也沒有絲毫作用。

他一面派飛騎向樂城的鐘會告急,一面緊急組織南鄭的魏軍撤離。

至於荀愷這些跑路飛快的殘兵敗將,自然要順帶捎上,他們如何處置,還需要等鍾會去決定。

魏軍臨時緊急撤離,上下亂作一團,許多底層吏士還沒弄清楚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局面,撤離事宜不僅紕漏頻出,路上更是出現了不小混亂,差點演變成一場人心渙散的大逃亡。

但事實證明,這個決斷是正確的。

當天下午,第一支奉命追擊而來的蜀漢軍隊就兵臨城下,一路暢通無阻地開進了南鄭城。

若是猶豫不決,杜預很大可能就要撞上蜀漢追兵。

···

牽一髮而動全身,戰爭局勢天翻地覆也就一夜而已。

之前鍾會是巴不得蜀漢軍隊進攻漢中,在自己佈下的銅牆鐵壁面前碰得頭破血流,現下他是恨不得使出渾身解數來組織指揮麾下大軍撤離漢中,以免遭受全軍覆沒的厄運。

他麾下還有七八萬兵卒,兵力依然不遜色於姜維大軍,但敵境作戰、累月經年,長時間的對峙僵持,軍隊士氣、糧秣輜重等方面根本耗不過蜀漢本土,魏武的「雞肋事件」殷鑒不遠,鍾會沒有把握打贏這一仗。

在他這個位置上來看,漢中之戰,若不能全勝,那就是敗了。

所以在得到杜預急報的一個時辰內,早有籌畫的鐘會就放棄了原先在漢中與蜀漢軍隊決戰的設想,緊急擬定伐蜀大軍分路分批從漢中撤離的計劃。

漢城一敗,南鄭估計很快也要易手,漢中西境都在蜀漢的兵鋒覆蓋之下,走褒斜道退入關中是不敢走了,必須把儻駱道、子午道的南面入口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兵分兩路從這二道撤離漢中,偏師劉欽的軍隊則放棄圍攻黃金圍,沿着漢水退入魏興郡。

退路是定下了,但麾下的大軍可沒有辦法像指揮少數人馬那樣說走就走,至少需要兩三日的時間來準備。

像各部依次拔營撤離的次序、提前控制山路入口、肅清道路的軍隊、向西迎擊蜀地追兵、迷惑姜維的兵馬、銷毀帶不走的大宗輜重物資、留下斷後策應的精兵等等……

這些事情一樁樁都要從腦海里過一遍,力求做到各個環節緊密相連、前後呼應,這樣才能夠讓大軍撤離少出岔子,降低被蜀漢軍隊追擊繼而引發大軍潰敗的風險。

組織一場大撤退,遠比展開一場大規模進攻要困難得多,稍有不慎,殃及三軍。

try{mad1('gad2');}catch(ex){}鍾會和他的將佐時下只能硬著頭皮扛下一切,拼盡全力也得把麾下軍隊安全帶出漢中。

···

五日後,儻駱道上。

行走在叢山峻岭間的魏軍綿延二十多里,

從高處鳥瞰去,宛如一條修長的飄帶隨風搖曳,曲折地繞着山川地理的等高線,一路蜿蜒通向遠方。

在身邊親兵幫助下,手腳並用攀上路旁一處高聳山岩的鐘會滿眼血絲、臉色晦暗,他顧不得喘氣歇息,就迎風走到了制高點,遠眺觀察麾下大軍的行跡。

前頭部隊高擎的旌旗沿着來時的道路,已經轉過一處大彎,險峻的山體和蔥翠的叢林遮擋了視野,後方行軍人馬的聲音隨風飄來,其間夾雜着車輪聲、馬嘶聲和嘈雜的叫嚷聲。

更遠處,有一段環繞山峰的懸空棧道愈加兇險,時而盤山而上,時而往下通往幽處的曲徑,沿途是遙遙相對的雲樹,腳底下則是幽深難測的谷底。

一塊塊飽經風雨洗禮的木板鋪成了一條脆弱的通行線,行人稍不留神,一腳落空就會墜入無盡深淵、萬劫不復。

入蜀道路艱險,鍾會來時已經走過一遍,心知再苦再難,大軍也趟得過去,但這遭撤退的行路難與伐蜀來時滿懷豪情不同,卻是五味雜陳,難以言喻。

他迎風而立,衣袂飄飄,胸中心緒如山中雲霧般變幻不定,觸及塊壘處竟引得高亢長嘯,左右無不側目。

這幾日,漢中戰局風雲乍變,得知漢城大潰的鐘會顧不上將荀愷潰卒盡數收攏,果斷決策,下令將軍心動搖的魏軍分為三路緊急撤退,各營兵馬嚴格按照軍令定下的順序依次拔營。

而奉命率精兵斷後的胡烈再次發威,豪烈猛鷙的他先向西迎擊追兵,擊退了窮追不捨的蜀兵,隨後又徐徐後撤,與鍾會部署的伏兵交替掩護,打了大小十幾仗,在忍痛捨車保帥的前提下,使得鍾會大軍成功擺脫了蜀兵的追擊。

但戰術上的漂亮揮灑,難掩戰略上的失敗。

伐蜀之役,魏軍先勝后敗,宿將鄧艾敗死、偷渡奇兵全軍覆沒,關城、漢城先後喪師敗績,損失軍資輜重無數,大軍被迫吐出之前佔領的一塊塊地盤,這儼然就是繼曹操、曹真、曹爽三代之後的又一次伐蜀失敗。

這樣的失敗,是當下朝局不允許的,也是不應該在他鐘士季手中出現的。

鍾會已經私下通過各種渠道得知朝中最新動態,被司馬家拿來當幌子的郭太后駕崩,晉公想要挾伐蜀戰勝之威,籌劃進一步封王之事,這距離司馬家改朝換代只差一步之遙。

在這個時候伐蜀大軍戰敗撤退是極其不利於朝中造下的偌大聲勢,甚至可能讓封王之事功虧一簣,可以說政治負面影響極大,大到鍾會這個伐蜀統帥承受不住。

但漢中的局勢又逼得他不得不走,再不走,麾下不少部隊可能就永遠走不掉了。

當然,他也可以不管不顧選擇賭一把,集結兵力死守漢中與姜維軍隊對峙。

畢竟他也得知一些有利於己方的消息,如聲援蜀漢、進攻壽春、沔中等地的吳軍已被擊退,蜀中偽帝劉禪病重,蜀漢朝局不穩等等,但被授予伐蜀大權的他權衡之後,還是選擇了退軍。

try{mad1('gad2');}catch(ex){}這樣做,雖可以說是老成持重,但戰後朝廷的降罪問責是免不了的。

尤其是平日裏覬覦自己在中樞權勢的一些人,就會藉機生事、推波助瀾,到那個時候朝議洶洶,無數明槍暗箭都會沖向自己。

個中兇險,一點都不比在戰場上少,由此激得心事重重的鐘會臨高長嘯。

「啊——」後方突然傳來了一陣尖叫聲和雜亂的人馬聲,直接壓過了長嘯的餘音,尤其是那幾聲尖叫在群山之間顯得猶如刺耳,聽得人頭皮發麻,過了一會塵埃落地,一切才又復歸平靜。

「走吧。」不消問,鍾會就知道是後方隊伍中又有人馬失足墜入山谷,他沒有瞥去一眼,朝親兵揮了揮手,掉頭下山岩往原路走去。

···

魏軍從漢中撤走了。

儘管退軍時中軍高層三令五申,但勞師無功、身心俱疲的底層吏士還是免不了風聲鶴唳、草木皆兵,沿途發生了許多混亂事件。

一路丟棄、遺失輜重軍資無數,自相踐踏、跌落山谷、生病死傷的士卒數量也不少,慶幸的是老天爺沒有再增加大雨、山洪等天災為難回程的魏軍,姜維的軍隊也力有不逮,沒能夠半路包抄截擊,各路撤退的魏軍最終都跌跌撞撞返回了國境。

倒是黃金圍的柳隱成功轉守為攻,帶着少量兵卒追擊打了一仗,打敗了劉欽一部撤退的魏兵,繳獲不小。

這讓接連在他手下吃癟的劉欽哀嘆感慨:蜀中仍有這種忠臣良將在,這沃野千里的蜀地如何容易攻取。

對於取得反擊戰勝利的蜀軍而言,魏國大舉伐蜀最終以這種虎頭蛇尾的方式狼狽收場,再次印證了蜀道天險不是人力輕易能夠逾越的。

軍中將士歡欣雀躍,甚至有人鼓動三軍追打落水狗,趁勢殺入魏國境內,一舉奪取隴右等地。

對於這種極左極右,戰敗時沮喪萎靡不能振作,戰勝時又盲目樂觀的情緒,姜紹存有擔憂,畢竟以往蜀漢這種冒進攻敵、轉勝為敗的事例不是沒有發生過。

所以打了漢城大捷后,奉命率軍肅清漢中殘敵、綏靖地方的姜紹馬不停蹄跑了漢中多個地方,一面認真做好手頭工作,一面留心來自南鄭城的中軍消息。

在鍾會敗退之後,大將軍姜維的幕府已移駐漢中郡府,總攬統籌戰爭大局,向漢中各地士民宣告大漢王師已經打回來了,他們擊敗了窮凶極惡的敵兵,漢中郡再次回歸漢家的治下。

細究其內心,恐怕姜維也沒有率軍反攻、打入魏國境內的心思,否則也不會將幕府移至南鄭。

畢竟,伐蜀一役,魏軍雖然是先勝后敗,損兵折將,但給蜀漢境內造成的破壞,殺傷蜀地兵卒數量也是巨大的。

蜀漢,都差一點亡國了。

眼下大敵雖已敗退,可留下了千瘡百孔的漢中郡,再加上後方成都那一攤破事,稍稍得以喘氣的大將軍也是身心疲憊,無力再言北伐之事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三國雄兒傳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三國雄兒傳
上一章下一章

三十二 退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