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1.第549章 青史惡名,有宮太孫

551.第549章 青史惡名,有宮太孫

東華門,彷彿正被一團金色的光輝所籠罩。

在場的文武百官沒有想到太皇太后竟然是這副嘴臉,剛出現便如此心急地攻擊皇帝,想要給皇帝扣上不孝的帽子。

雖然大家都知曉皇帝和太皇太后的關係疏遠,但深究其中原因,其實是皇帝為了帶領大明王朝走向輝煌而決心掃平一切阻礙。

不說慶雲侯周壽憑藉外戚的身份犯下累累罪行,而且言行舉止已經目無君上,甚至間接導致掌管十二營之一的周氏子弟敢殺皇帝派去的太監。

若說皇帝不孝,其實根本談不上。

畢竟皇帝並沒有對太皇太后做出什麼出格的舉動,反倒是周太皇太後派人放火燒乾清宮,如今皇帝對太皇太後放火燒清寧宮和關睢宮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正當周太皇太后越說心裏越興奮的時候,一個宏亮的聲音突兀地響起,直接打斷了周太皇太后的訴苦。

「太皇太后,當今聖上乃一代明君,還請謹言!」內閣首輔尹直站了出來,直接打斷周太皇太后的話道。

周太皇太后被如此無禮地打斷對朱祐樘的控訴,整張臉當即黑了下來。

「當今聖上乃一代明君,還請太皇太后謹言!」李裕等官員心裏同樣有着一把稱,當即紛紛進行附和道。

雖然他們知曉太皇太後跟皇帝的關係已經徹底決裂,但沒有想到太皇太后這般看待皇帝,更沒有想到如此迫不及待地給皇帝扣上不孝的帽子。

只是相較於被太皇太后扣上不孝之名的皇帝,他們對眼前的太皇太后更是厭惡。

當年周氏一族欺壓良善,慶雲侯周壽仗着外戚的身份不斷討賞,更是將諸多子弟安插到錦衣衛和軍營中,正是仗着周太皇太后的地位。

周太皇太后不僅沒有成為皇帝革新的助力,而且是後宮紛爭的導火索,更是成為了害死當朝重臣賈俊的元兇。

以賈俊的死來論,賈俊雖然僅僅是舉人出身,當年亦是通過走關係才能得到重用,但能夠成為工部尚書便證明他的能力,而能在弘治朝入閣拜相更是彰顯非凡的才華。

特別在京津鐵路和明緬公路上,正是賈俊總攬全局,現在天津港成為北方最繁榮的港口,而大明亦是通過明緬公路跟印度洋緊密相連。

自古都是「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但現在大明的道路暢通,讓大明不僅變得更加的團結,而且還加強對周圍新地盤的控制力度。

這位為大明做出如此貢獻的重臣按說該厚待,皇帝亦是給醫學院施加壓力研製出青霉素,結果這個心腸歹毒的老女人竟然賜予海鮮湯。

他們從賈俊身上或多或少看到了自己,賈俊的事情發生在其他人身上恐怕都不會有性命之憂,但偏偏是極看重忠義的賈俊並沒有逃避生死。

原本他們跟賈俊的關係不錯,亦或者很多官員十分敬重賈俊,如今又怎麼能夠對這位太皇太後有太多敬意呢?

現在這個老妖婆不好好檢討自己,早前燒了乾清宮和清寧宮則罷,現在竟然再度主動放火燒了關睢宮,如今還如此迫不及待地指責皇帝不孝。

正是如此,他們不論是為了心中的那份忠君的理念,還是不願意看到這個老妖婆繼續為害人間,他們都有理由團結一起進行阻止太皇太后胡說八道。

一些思想守舊的邊緣官員看着太皇太后的行徑,同樣是暗自搖頭。

雖然他們覺得皇帝的做法多少算是有點不孝,但心裏覺得皇帝的做法並沒有不妥,反而已經開始理解皇帝的做法。

周太皇太后的臉瞬間鐵青,萬萬沒有想到滿朝文武百官竟然一起包庇那個皇帝:「汝等可曉得哀家這些時日住於何處?」不等其他人回答,她又拋出一個自認為石破天驚的真相:「你們又可知哀家被幽禁,不許任何人探望哀家?」

啊?

此話一出,在場的重臣不由得面面相覷起來。

由於清寧宮被燒,紫禁城並沒有存在其他同規模的空置宮殿,所以只能是將太皇太后暫時安置在關睢宮。

雖然關睢宮的條件確實遠遠不如清寧宮,但亦是太妃的居所之一,條件亦不能算太差,所以這已經算是最好的安排。

周太皇太后似乎已經過慣大宮殿的生活,早前為此對賈俊進行抱怨,此次更是親自一把火燒了關睢宮,更是指定要求讓住仁壽宮。

若說前面有所居住宮殿的抱怨還能多多少少理解一些,後面有關幽禁的言論讓大家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了。

李裕在失神片刻后,率先反應過來:「敢問太皇太后,幽禁一事不知從何說起,這不許探望太皇太后臣不曾聽聞!」

若是皇帝幽禁太皇太后的事情坐實,弘治皇帝在史書上的聲名必定受到一定程度的負面影響。

「難道這還不夠明顯嗎?在春節期間,爾等可見哀家的親戚有一個能入宮探親乎?」周太皇太后看着滿朝的文武百官,於是決定狠狠地將朱祐樘一軍。

雖然她現在的親戚已經凋零,但京城一帶多多少少還有幾家,而這些人都是依仗着自己的地位才有今日的富貴,所以每年都會入宮巴結自己。

自己的女兒重慶公主更是每年都進宮相見,哪怕是遠在河南的小兒子,人雖然沒有到,但亦會派人過來給自己拜年。

正是如此,她決定在滿朝文武百官的見證下,揭開皇帝的累累罪行。

一幫重臣頓時面面相覷,而後王越站出來道:「太皇太后,據臣所知,春節期間並沒有太皇太后的親戚前來皇宮要求探親!」

啪!

一個耳光驟然響起一般,像是抽在周太皇太后的臉上。

周圍的中下層官員忍不住竊竊私語起來,現在這位太皇太后不僅遭到他們滿朝文武百官的疏離,而且連她的親戚都不敢過來。

其實這很合乎常理,若周太皇太后還是那位呼風喚雨的皇帝皇祖母,哪怕再遠的親戚都會削尖腦袋進宮,但現在太皇太后的地位是今非昔比。

特別是今年,她火燒乾清宮已經是天下皆知,又親自逼死了當朝重臣賈俊,試問誰還敢湊近這麼一個瘋女人呢?

正是如此,根本不是皇帝或皇后幽禁太皇太后不許外人探親,而是太皇太后壓根沒有一個親戚前來探望她。

「不……不,這絕無不可能!」周太皇太后的眼睛一瞪,顯得不願意相信地搖頭道。

現在被皇帝孤立則罷,如果連自己的親戚都遠離自己,那麼自己還是沒什麼底氣跟皇帝相抗衡,這是一個她不願意接受的現實。

禮部右侍郎費宏是詞臣的後起之秀,此時站出來十分篤定地道:「啟稟太皇太后,禮部掌管相關名冊以便提前授予宮廷禮儀,此事千真萬確!」

「你胡扯!哀家怎麼可能沒有一個親戚前來探親,其他人不管,但重慶公主必定入宮!」太皇太后像是被踩了尾巴一般,當即大聲地辯駁道。

工部尚書陳坤出列,顯得話中有話地彙報道:「啟稟太皇太后,重慶公主在年底染了背疽,然用青霉素救治成功!只是她因何不入宮,臣等亦是不曉得其中緣故,或許是身體有恙吧!」

原本背疽是一種很容易要人命的疾病,但自從第一醫學院研製出青霉素后,這青霉素簡直就奉為了神葯。

春節期間,很多達官貴人紛紛選擇青霉素治療,而重慶公主便是其中之一。

大家同樣不明白重慶公主因何不進宮探望太皇太后,只是在場的文武百官紛紛望向太皇太后,眼睛亦是多了一抹怨恨。

若是沒有這麼老妖婆賜下海鮮湯奪取賈俊的性命,現在內閣閣臣賈俊必定是好端端的,而不是大明王朝失去了一個擅於工事的國之棟樑。

「這個不肖女,當真是混賬東西!」周太皇太后頓時咬牙切齒地罵了一句,而後望向在場的文武百官:「他們不來,你們滿朝文武百官難道無一人前來給哀家拜年嗎?」

雖然大明禁止後宮跟外臣有親密往來,但逢年過節前來拜會,這是十分正常的舉動。在周太皇太后輝煌之時,滿朝重臣無一人缺席。

只是今年別說是重臣請求進宮拜年,哪怕一個普通官員都沒有。

這……

在場的官員面對這個頗為刁鑽的問題,頓時語塞了。

現在滿朝文武百官誰人不曉得太皇太后讓人燒乾清門,當時賈俊應召進宮拜見太皇太后都要遭到孤立,誰敢在春節期間冒天下之大不韙進京給太皇太后拜年呢?

偏偏地,這個理由不能直接說出口,否則便是一種不忠行為。

宣傳部尚書謝遷的頭腦最為靈活,卻是突然上前道:「啟稟太皇太后,臣等聽聞太皇太后因清寧宮的大火受了一點驚嚇,因怕叨擾太皇太后清休,所以並不敢前往關睢宮拜見,還請見諒!」

在場的官員紛紛點頭稱是,亦是請求太皇太后原諒。

周太皇太后的臉色鐵青,敢情並不是皇帝幽禁自己,而是自己這位太皇太后遭到了全天下人的疏離,甚至自己的女兒都不來看自己。

她的目光緩緩地掃過在場的文武百官,看着這些熟悉又陌生的面孔,卻是從他們的眼神中看到了一抹嘲笑。

周太皇太后內心的火焰被點燃,仍舊不肯善罷甘休地道:「哀家乃大明王朝的太皇太后,今清寧宮已毀,諸位臣工認為皇帝當如何安排?」

這……

此話一出,在場的文武百官變得十分古怪起來。

劉瑾先是微微一愣,旋即難得站在太皇太后這邊道:「諸位大人,太皇太后正在問你們話呢?」

此時,東華門前的官員正沐浴在金燦燦的陽光中,很多官員的臉上顯得十分古怪。

周太皇太后發現周圍的氣氛不對勁,突然意識到一個問題,皇帝即便讓自己跟重臣相見,將一幫重臣召進皇宮即可,因何將會面的地點放在東華門呢?

內閣首輔尹直等官員默默地交換眼色,而後一齊跪下來鄭重地道:「臣等請太皇太后入住南宮頤養天年!」

南宮位於東華門東面,又稱崇質殿、小南城,是太宗皇帝朱棣遷都北京后,特意為皇太孫朱瞻基修建的太孫宮。

朱瞻基即位后,對太孫宮進行了擴建和增置,以作為離宮之用。

雖然太孫宮遠比不上皇宮的規模和華麗,但作為皇太孫宮和後來皇帝的離宮,其規模自然亦不算太小。

英宗朱祁鎮被俘並放回北京城,被其弟景泰帝朱祁鈺軟禁於南宮,史稱「南宮幽禁」。

由於這屬於「困龍」之地,儘管南宮跟西苑同樣作為皇家園林,但自然條件根本不能跟西苑相提並論。

隨着弘治皇帝將西苑提升到行政中心和休養,南宮的重要性更是一落千丈,甚至已經被皇帝視為不祥之地。

現在安排周太皇太后住進南宮,雖然周太皇太后不可能跟皇帝爭奪皇位,但這個離宮將成為囚禁太皇太后的地方。

「南宮?你們要將哀家安頓在南宮!」

周太皇太后的眼睛瞪得滾圓,萬萬沒有想到竟然是這般安排。

在這場爭鬥中,別說是要爭下仁壽宮,而今竟然連紫禁城都不讓自己呆了,卻是要被皇帝幽禁到南宮之中。

最讓她感到震驚的是,這個大逆不道的幽禁安排似乎還不是皇帝一個人的決定,而是來自滿朝文武百官的共同願望。

前者,皇帝一個人的決定,那麼自然是不孝。

如果是滿朝文武百官的請求,皇帝僅僅是採納滿朝文武百官的請求,後世人只會審視自己這位太皇太后。

「臣等今日在此,便是恭迎太皇太后入住南宮!」軍機閣首輔王越面對太皇太后的震驚,亦是表明大家的立場道。

他隱隱覺察到皇帝並不在意虛名,起碼對暴君的稱謂從來都不上心,只是他們作為大明的臣子自然要急皇帝所急。

且不說周太皇太后在皇宮一直多生事端,單是她委派何尚宮火燒乾清宮,那麼他們作為臣子就沒有道理還允許太皇太後繼續對皇帝產生人身威脅。

周太皇太后發現滿朝文武百官都該死,突然冷冷地問道:「這是誰提出的主意,當真不怕在青史留下惡名嗎?他提議皇帝幽禁哀家,究竟還有沒有半點忠君之心,如此歹毒用心之人,當殺!」

堂堂的太皇太后入住南宮,明眼人都知曉這是一種變相的幽禁。

她並不打算讓此人好過,雖然可能無法逆轉敗局,但她一定要讓提出這種方案的人丟官棄爵,甚至是在史書上留下奸名。

內閣首輔尹直等官員心裏默默一嘆,眼神頗為複雜地望向對始作甬者滿臉怨念的太皇太后。(本章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獨治大明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獨治大明
上一章下一章

551.第549章 青史惡名,有宮太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