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8章 廣宗真人

第468章 廣宗真人

第468章廣宗真人

接下來幾日,陳雲一直都在以一層半功法為藍本,嘗試創造出自己內丹術的第二轉法門。

這一日,他端坐在老君觀正殿門口,一邊看道經、醫書尋找啟發,一邊隨意給零星幾個前來燒香的信徒指點如何跪拜。

「按照《破迷正道歌》和我以前得到的諸多玄功來看,金丹應該處在下丹田之中。」

如今自己金丹處在中宮,肯定是不對的。

陳雲需要將金丹引導回下丹田,然後回歸到正途,再修鍊到更高的境界。

他這會正整理以前在傳道觀學習的天人相應。

天人相應是指人與自然互相感應、互相映照。

這門學說的理論基礎是「道法自然」和「天人合一」,屬於道學、哲學和醫學三者的融合,認為天道和人道合一。

如今自己剛剛得道成仙,正在從諸天萬界吸收「炁」壯大金丹之力,正好符合天人相應說。

陳雲自然要參考這些,結合內丹術各種理念,看看能不能創造出《陳先生內丹訣》第二轉。

正在此時,外面忽然來了一名身材高大香客。

他一進來率先跪拜老君像,然後又跪倒在正在看書的陳雲面前,恭敬地朗聲一揖三叩道:「弟子常威見過老師。」

陳雲早就看到常二爺到來,只是此刻他正沉浸在天人相應說知識中,無暇去顧及他人到來。

聽到對方問候自己,他依舊捧著書本淡淡道:「嗯,起來吧。」

常二爺站起身,乖乖的候在一旁也不敢發出聲音。

陳雲沒有管對方如何,只是不停地琢磨功法。

天人相應最重要的體現是合於「炁」。

中醫《素問·微旨大論》提出「氣交」的概念:「言天者求之本,言地者求之位,言人者求之氣交。曰:何謂氣交?曰:上下之位,氣交之中,人之居也。」

天地人三者是一氣分佈到不同領域的結果。

「天樞之上,天氣主之;天樞之下,地氣主之;氣交之分,人氣從之,萬物由之。」

人與萬物,生於天地氣交之中,人氣從之則生長壯老已,萬物從之則生長化收藏。

人雖有自身特殊的運動方式,但其基本形式升降出入、闔辟往來,是與天地萬物相同、相通的。

陳雲漸漸有些明悟了,「我大概知道第二轉功法該如何創造了,只是其中好像還欠缺了一些東西。」

他有些想不明白到底缺了什麼東西。

正在此時,陳雲觀得外面已經日落西山。

他望向旁邊常二爺,「你在此恭候大半天時間,貧道沒有搭理,可有怨言?」

常二爺答曰:「求仙問道本身就非一朝一夕之事,若是弟子連大半日工夫都沒辦法等待,何談求仙問道也?」

陳雲一怔,大笑道:「哈哈,好,好好,你既有如此悟性,貧道定然不會因為你是記名弟子而敷衍了事,今日就傳你一些我道門高深理念。」

常二爺連忙跪拜道:「多謝老師傳承吾智。」

陳雲隨手將自己整理、看了一整天的天人相應說書籍遞了過去,「你先看看這本書,若是稍加明悟了一些,我再傳授你一些法門。」

常二爺雙手高舉過頭,恭敬不已的接過書籍。

陳雲沒再說什麼,負手回內院繼續琢磨功法去了。

他始終覺得有一些欠缺,可就是想不出來功法理論欠缺在哪裏。

……

又過了月余時間。

天氣逐漸變得炎熱了。

經過一個月時間積累,陳雲金丹壯大了數十倍。

這一日,他正在後院賞花,繼續琢磨第二轉功法的事情。

忽然,常二爺從隔壁西廂房裏走了出來。

陳雲瞥了一眼,又把目光收了回去。

常二爺上前恭敬的問候了一聲。

陳雲在回應了對方以後,隨口問道:「天人相應說看的怎麼樣了?」

常二爺如實道:「弟子已大致弄懂。」

「嗯?」陳雲有些疑惑似得看過去,問道:「天人相應說高深無比,你竟然月余就理解了?」

常二爺道:「弟子曾經還是一條普通小蛇兒的時候,有幸聽到過一名真人講解丹經,以及各種道家的道法,只可惜當時懵懵懂懂,所記得的東西並不多,只是這些日子在看老師撰寫的天人相應說時,以前那些記憶復甦了一些,才稍微弄明白些。」

陳雲頗為驚奇道:「你可記得是哪位真人曾經講解丹經和道法也?」

常二爺搖頭道:「不知,我只記得他說姓魏,乃是東漢時期人士。」

姓魏?

東漢時期人士?

陳雲正在回憶東漢姓魏的道教名人。

常二爺似乎又想到了什麼,補充了一句道:「哦,他當時講解的一些道法,似乎與《易經》很相似。」

聞言,陳雲立刻知曉給常二爺講解道法的真人是誰了。

不出意外,應該是被稱作「丹經王」的魏伯陽真人。

傳聞之中,魏伯陽先偶然間得到了《古文龍虎經》,盡獲妙旨,然後參考《易經》,撰寫出了《周易參同契》三篇。

也就是說,《周易參同契》是體會了《易經》和《古文龍虎經》奧妙,創造出來的高深道法。

陳雲立刻來了興趣,道:「伱將魏真人所述的道法與貧道說說看。」

常二爺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將所了解的信息仔仔細細說了一遍。

可能當初他還處在沒有開化的狀態,記得的東西實在太少了,所以講述的時候,許多道法都沒辦法聯繫在一起,呈現一種斷斷續續的狀態。

儘管如此,陳雲聽完一些信息還是大有啟發。

他逐漸明白了一件事,那就是如果自己能夠弄到魏伯陽真人的《周易參同契》,當做參考,第二轉功法應該能很快創造出來,還是完整的功法,並非第一轉一邊修鍊一邊改進的那種。

只是這《周易參同契》市面上流傳的皆偽經,真經在魏伯陽的手裏,自己與其也沒什麼交情,如何能借來觀閱呢?

陳雲忽然又想到一件事,《周易參同契》是參悟了《易經》和《古文龍虎經》創造出來的。

《易經》在修道界隨處可見,並不怎麼稀奇。

《古文龍虎經》不一樣。

它在外界傳聞之中是黃帝撰寫的一門道法。

實則陳雲曾在古籍中看到過,得知此經其實是天真皇人撰寫。

「我手頭好像有一門大法和天真皇人的《古文龍虎經》有關。」

陳雲記得自己以前得到過一本《真龍虎九仙經》,此經雖然是羅葉兩位真人所創造,但據說乃是從天真皇人傳授的道法之中,創造出來的一門內丹術。

「若是我觀閱《真龍虎九仙經》,興許就能創造出《陳先生內丹訣》第二轉功法了。」

陳雲怦然心動,想要將《真龍虎九仙經》拿出來研讀一番的衝動。

只是他仔細思考過後,覺得還是不能如此行事。

《真龍虎九仙經》乃是羅葉兩位真人創造大法。

自己雖然是偶然所獲,但如果沒有在兩位真人同意之前就翻看的話,極有可能會無意中結仇。

各門各派功法都是敝帚自珍的。

你不經允許偷看別人的功法,那就是堪比殺人父母一般的仇恨!

陳雲覺得自己得找人幫忙引薦一下羅葉兩位真人,在徵得兩人同意之後才可以觀看。

「我認識的仙家當中,誰和羅公遠相識不知道,但有一位還真和葉靜能真人關係比較複雜。」

陳雲不由自主回想到了恩師的好友張果老。

此事傳聞還挺有趣的。

想當初張果老聲名遠播。

唐玄宗問當時在宮中伴駕的葉靜能:「張果老無所不知,神異如此,他到底是什麼底細?」

葉能靜是這樣回答的,「我的確知道他的底細,但由於對方道法深厚,若說出他的來歷,我必然當場而死。」

唐玄宗有些不相信,質問道:「張果老如此厲害?」

葉能靜承認過後,說道:「但也有辦法保我不死。」

唐玄宗好奇問道:「什麼方法。」

葉能靜言:「若陛下能摘去皇冠、脫掉龍靴,我就能復活。」

唐玄宗答應了。

然後葉能靜就告知了狀況,「張果老,原本是上古時期,混沌初開之際的一隻白蝙蝠成精,修鍊成仙。」

話音剛落,葉能靜果然七竅流血,倒於地上。

雖有前言在,但唐玄宗還是大驚,慌忙摘去皇冠、脫去龍靴,跑去求見張果老,將罪責攬到自己身上。

張果老則是冷笑道:「陛下,葉靜能小兒,禍從口出,安能不死?若不懲責,自會敗壞天地間之事。」

後來唐玄宗苦苦哀求,張果老這才饒了葉靜能,然後施展大法復活。

這就是張果老與葉靜能之間發生過的有趣事。

陳雲不知道此事真假,不過既然張果老和葉靜能的確屬於相識之人,自己好像可以找張果老幫忙引薦一下葉靜能。

只要能找到葉靜能,自然也能尋得羅公遠。

陳雲暗忖道:「只要能見到這兩位真人詢問一番,不就可以知曉我能不能觀閱《真龍虎九仙經》了?」

一念至此,他準備去尋找張果老。

陳雲道:「常威,貧道要去拜訪廣宗真人,你是留在老君觀之中,還是與貧道一起去拜訪?」

常二爺立馬道:「弟子跟隨老師一起去吧。」

陳雲嗯了一嗓子,以法力籠罩住常二爺。

下一刻,兩人彷彿穿越了時間和空間,一下子來到了千山萬水之外的仙翁山。

常二爺大吃一驚,似乎怎麼都沒有想到,陳雲道法竟然如此精湛,隨意揮了揮袖子,便帶領他穿越了千萬里之遠。

他此時的心理,與陳雲當初見識到鍾離權施展挪移之術無比相似。

陳雲沒有管常二爺吃驚不吃驚,他面向前方綠意蔥蔥的仙翁山,雙手抱拳朗聲高呼道:「終南山凝陽洞傳道觀,正陽真人門下弟子,陳朴,求見廣宗真人。」

(本章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道教神話:我乃世間最後一位真仙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修真仙俠 道教神話:我乃世間最後一位真仙
上一章下一章

第468章 廣宗真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