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 出征流寇

第475章 出征流寇

見溫越有意拒絕。

在場許多人鬥著急了。

巡按高恆鳴急忙道:「溫將軍,現在河南流寇肆虐,賊情刻不容緩,既然將軍是來剿滅流寇,那到哪裏剿不是剿?」

「便是如此,便是如此。」

又有人道:「這軍情如火,朝廷那邊自有我等去說,將軍留在河南清繳流寇便可。」

溫越沉吟了會,說道:「也罷,既然河南之地兵力不足,流寇肆虐,本將留在此地,和諸位大人共同剿滅流寇也不是不可。」

說到這,溫越頓了一頓,又道:「只是末將雖願和諸位大人一起剿匪,但有倒是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我大軍遠道而來,軍糧已然告急,不知……」

聽到這話,巡撫李風弦臉上並不好看。

剛才他說了事後必然會有重酬,而聽溫越的意思是,現在就要好處。

然而,此時有兵就是有地位。

若不能滿足溫越的條件,流寇在河南肆虐更甚的話,他這個巡撫的位置都保不住的。

而巡安高恆鳴臉色不見多少變化,笑道:「不知溫將軍打算要多少米糧?」

溫越緩緩道:「不多,先預支三個月的糧餉吧,也就開拔銀、安家銀共計白銀十萬兩,米糧三萬石。」

聽到這個樹木,眾人俱是大吃一驚,面面相覷。

這溫越的口,也開的太大了吧?

……

從巡撫衙門返回后,溫越回到了自己的營地。

離開時,他看到了到周圍個官員的眼神中都似乎在表示他在「獅子大開口」。

不過,溫越並不在意。

想要讓自己留在當地,就必須為此付出相應的代價,畢竟他的軍隊不能在沒有充足補給的情況下作戰。

在溫越離開前,陳伏涌邀請他到鼓樓的一家酒館歡飲。

在那裏,溫越遇到了總兵王宇少、游擊劉藝間和靈坮等人。

而他對這三人的印象並不好,典型酒囊飯袋,都是些吃喝玩樂、不顧軍士死活的官員。

趁著一個機會,陳伏涌私下裏對溫越表示,希望他能夠留下來。

並承諾會儘力說服李巡撫和其他官員接受溫越的要求。

他還表達了與溫越一同援助洛陽、共同謀求富貴的願望。

……

崇禎二年的十一月,朱仙鎮的天氣已經開始變冷。

朱仙鎮旁的營地里。

青牙軍的軍士們都披上了紅色的毛皮大衣,戴上了手套,並在鐵盔內加上了保暖的羊毛帽子。

溫越剛剛從朱仙鎮回來,去祭拜了鎮上的岳飛廟,併購買了當地的特產。

這朱仙鎮自古以來就是開封的重要交通樞紐和商業城鎮,也是明末四大名鎮之一。

即使在明末這個多災多難的時期,這裏的商貿活動依然繁榮。

溫越選擇在這裏紮營。

一方面是因為靠近水源,方便軍馬飲水。

另一方面也是有些瞻仰這裏的歷史底蘊。

當溫越回到自己的中軍大帳時。

陳伏涌正在大帳內等著,而他的兒子陳得則顯得有些焦躁不安。

溫越笑道:「陳總兵來得湊巧,本將剛好買了些鎮上特產,正好一起吃上一二。」

陳伏涌聽后笑了笑:「那便卻之不恭了。」

在兩人坐下后,陳伏涌正色道:「溫將軍,此次下官過來,是奉李巡撫的命令,來與將軍商討清繳流寇,以及援救汝州之事。」

此前,溫越向李風弦等人索要巨額的銀兩和糧食,這讓他們非常不滿,認為他在敲詐勒索。

而看他們不願意撥下米糧的意思,溫越直接拿出兵部文書。

表明自己必須在規定時間內趕到山西。

留給李風弦等人思考的時間不多。

而在翌日。

李風弦這位巡撫攜同開封的官員們一同參觀了溫越的軍營。

見識到青牙軍的六千名精兵強將后,心中的疑慮終於打消。

之後,李風弦便造訪了周王,並在返回后與開封的同僚們進行了長時間的討論,最終同意了溫越的要求。

然而,在具體支付條件上,雙方還是各有觀點。

溫越堅持要求全額預付十萬兩白銀和兩萬石糧米才願意出兵,而李風弦則對此表示絕對不行。

一來生怕溫越收款后不履行承諾。

二來籌集這些物資對他來說並非易事。

經過一番讓步,溫越同意先收取三萬兩白銀和一萬石糧米作為首付款,剩餘的部分可以在幾個月內支付,但前提是必須保證軍隊的糧食補給不斷。

這一點是他不能妥協的最低要求。

李風弦對此覺得還能接受,只要能夠解決洛陽的危機,提前給予一些報酬是應該的,這儘管籌集糧草確實存在難度。

就在這幾日的時間內。

流寇肆虐的形勢日益嚴峻,尤其是豫西地區。

李自成不僅有加強了攻擊洛陽的意思,還積極清除其周邊的各縣城。

不久前,汝州的知州錢正作向開封府發出求救急信,稱有大量流寇正在猛烈攻打汝州,情況危急,請求立即派兵援助。

汝州地處河南府、開封府和汝寧府之間,是重要的交通樞紐,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

自從李自成流竄進河南之後,汝州境內的諸縣城相繼失守,僅剩下孤立無援的汝州城。

如今,李自成自然將汝州視為必須消滅的障礙,急於將其攻克。

自月初開始,他的軍隊就開始圍攻汝州,不斷有求援的消息傳來。

若非河南巡撫李風弦手中缺乏足夠的兵力,他絕不會眼睜睜看着河南府的城池一個個淪陷。

他也曾派遣過援軍,但援助的兵馬在汝州城外被李自成擊敗數次后,便不敢再輕易出兵。

目前的軍情,洛陽的情況尚有轉圜餘地,而汝州則岌岌可危。

因此李風弦決定請求溫越領軍前往救援,同時觀察青牙軍的實際戰力。

如果溫越的軍隊真的像傳聞中那般強大,那麼未來救援洛陽的戰鬥,李風弦將更有信心。

「溫將軍,我已經主動請求出戰,準備迎敵,在日後的剿滅流寇作戰中,你我都要並肩殺敵,一起作戰了。」

陳伏涌顯得義無反顧。

他在今日早些時候,向河南巡撫李風弦主動請戰,並表示願意與青牙軍一同前往汝州解圍。

自家將領有敢出戰者,李風弦非常興奮。

對陳伏涌是好一陣誇獎。

並且李風弦也向陳伏涌保證,一旦成功解圍汝、洛,成功剿滅流寇,未來一定會向朝廷推薦陳伏涌擔任河南總兵官。

雖然總兵和副總兵的任命,需經朝廷批准,但有地方官員的推薦,事半功倍。

「能夠與陳軍門共同剿滅流寇,本將自然求之不得。」

溫越答應得很是爽快,既然已經收了錢糧,那就沒有必要推諉。

而陳伏涌願意與他一同出征,正是他所期望的。

因為陳伏涌是河南本地人,對當地的地理環境和民情非常熟悉,有他隨行,將會省去許多不必要的麻煩。

此外,溫越還想親自觀察一下當地官兵的戰鬥能力,了解他們的戰術和策略。

在討論軍事計劃時,兩人一邊品嘗著朱仙鎮的特產,一邊研究著陳伏涌帶來的河南地圖。

溫越總覺得這張地圖看起來有些抽象,非常粗糙,如果按照地圖行軍,很可能會迷失方向。

但至少,有地圖總比沒有強。

「從開封到汝州有五百里的距離,為了賊人可能圍點打援,在下覺得大軍應該先到郟縣集結,將糧草輜重儲存在那裏。」

陳伏涌建議道:「而開封到郟縣這隻有四百里的路程,如果快速行軍,先鋒部隊可以在五日內到達,隨後大軍主力以及和糧草輜重,也可以在七八日內到達。

「等全軍集結完畢,糧草充足,就是對汝州的流寇發起猛烈的攻擊的時候了。

「從郟縣到汝州只有百里的距離,如此短的距離,我們不必擔心流寇會截斷我大軍之米糧供應。

「而即便先鋒部隊,先遇到流寇攻擊,我大軍也能快速支援。」

溫越思索片刻,微笑道:「便如此言吧。」

……

當天,溫越就跟隨陳伏湧入開封府拜見河南巡撫李風弦,領了命令,並辦理了相關公文。

一日後,溫越與河南副總兵陳伏涌一起舉行誓師儀式。

出征前,巡撫李風弦帶領開封府的所有官員前來送行,還有當地士紳前來犒賞三軍,場面十分隆重。

除了留下朝安領着一些輜重兵,留在朱仙鎮,保護營地內的糧食和銀兩外,其餘的青牙軍全部動身。

陳伏涌也率領他的總兵營全力出動。

其總兵營包括軍士和家丁在內,約有兩千五百人。

另有近兩千民夫負責運送輜重。

人數加在一起過萬,算得是氣勢磅礴。

行軍路線是從開封出發,經過蔚氏、禹州,最後到達郟縣。

崇禎二年十一月十二日,禹州境內。

刺骨的寒風吹打在臉上,讓人感到極其霜凍。

這個時候,已經算是後世的十二月。

而河南這一帶的寒冷程度並不亞於京師北方之地。

所以,行進中的軍隊,許多人把頭和臉都裹得密密嚴實的,用來抵禦嚴寒。

放眼望去,四周荒涼無人。

只剩下殘垣斷壁和路旁的累累白骨,一路上的景象令人感到凄涼。

剛開始從開封、蔚氏出發還好。

但繼續往西走,溫越又感受到了當初在順德府、廣寧府等地行軍時的那種荒涼感。

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有很多。

首先是旱災和蝗災的影響,導致莊稼歉收,百姓生活困苦。

其次,由於流寇的頻繁襲擊和兵匪的反覆清理。

這一帶的村莊幾乎被摧毀殆盡,很難找到一個倖存的村莊。

能夠完善下來的,要麼是有着圍牆的城市和縣城,要麼是靠山靠水有着天然保障,還聚集在一起的大村落。

這些地方通常都有堅固的防禦設施,如深溝、密林和高牆。

甚至有些寨子的牆壁厚度,不亞於當地的縣城和州城。

這些大村大寨,通常是由當地的豪強或大家族建造的。

他們在亂世中尋求自保,經常在流寇、官兵之間來回當牆頭草,以維護自己的家族為首要考慮。

河南地區的地形,還算平坦,一馬平川。

放眼望去,全是平原和黃土。

四周寂靜無聲,連樹木都稀少。

冷風夾雜着雪花迎面撲來,使得周邊更加凄涼和空曠。

「溫將軍,按照現在的大軍速度,我等今天便可以到達郟縣,所以不如讓軍士們好生休息一下,連續行軍多日,他們多是疲憊不堪了。」

陳伏涌聲音從旁邊傳來,打破了四下的寂靜。

溫越轉過身來,看着身邊的陳伏涌,發現他的臉色有些蒼白。

光是幾天的行軍情況來看,陳伏涌的總兵營與青牙之間的差距,極其明顯。

如此天氣下,陳伏涌的軍士們不免一個個抱怨連連,尤其是那些民夫,完全是叫苦不迭,行動遲緩。

相比之下,青牙軍軍士們每天精神高昂,行軍過程中從來沒有拖沓。

要知道青牙軍的軍士們在行軍的過程中,還披着沉重的盔甲呢!

而陳伏涌的總兵營,完全沒有遵守大明軍律,還將盔甲和連着手上拿着的武器,全部交給了後方的民軍隊伍。

即使這樣,他們仍然步履艱難,如果不是陳伏涌的家丁營不斷激勵和監督,承諾大軍解圍之後,給予豐厚的犒賞,不然軍心早就渙散了。

對此,溫越心中暗自搖頭,這大明腹地的官兵已經徹底腐敗墮落了。

此次大軍出征,分為前軍、中軍和后軍。

前軍是高嚴的千總騎兵,和輜重兵先行一步,已經抵達郟縣。

接着是溫越和眾步兵組成的中軍,還有一部分陳伏涌的步騎兵一起跟隨。

最後是大批輜重隊伍,主要由民夫組成,落在最後,負責運送糧草和雜務。

實際上,古時候,軍隊中一般是沒有專門的輜重兵。

運送輜重和糧草的任務,都是當地徵收民夫,或者是出征前調配民夫負責。

到了明中時候,才設立有專門的輜重營,用於運輸糧食和物資。

不過多在邊關地區,像河南這樣的腹地,官兵們卻沒有這樣的輜重營,還是調配民夫運輸為主。

溫越的軍隊共有六千人,每月消耗的糧草將有七千多石。

再加上陳伏涌的幾千人馬,所需的軍糧數量更為龐大。

溫越預計汝州之戰不會持續太久。

不過即便如此,溫越和陳伏涌商議一二,還是帶了數量不少的輜重,以防萬一。

由於陳伏涌的軍隊缺乏足夠的馬車和牲畜,民夫們不得不使用各種車輛,來人力運輸。

而要在數百里的路程上步行,又是這嚴寒天氣。

民夫們出現疲勞和不滿情緒,自然是免不了的。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明末最強釘子戶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明末最強釘子戶
上一章下一章

第475章 出征流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