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天憫人的人性關懷作家:瑪格瑞·艾林罕(MargeryAllingham)

悲天憫人的人性關懷作家:瑪格瑞·艾林罕(MargeryAllingham)

俗話說:天生我才必有用。那麼,在一個眾人皆作家的家族中,再多產生一個作家又有何意義呢?英國女作家瑪格瑞·艾林罕(MargeryAllingham)是否曾經如此質疑過,我們不得而知。然而,1904年出生於一個作家、編輯群聚的家族裏,艾林罕的確這樣表示過:「我的族人將寫作視為打發時間的唯一可行方法,並且也當它是維持生計的唯一來源。」這位後來成為推理大師的女子,自小就接受這種想法,並浸淫於創作鼎盛的家族風氣之中。於是,年少的艾林罕很快就嶄露頭角,19歲芳齡即發行了自己的處女作《BlackerchiefDick》,這雖是一本歷史驚悚小說,卻是她邁向20世紀偉大犯罪作家之一的生涯起步。

婚後創作力大增

23歲那年,艾林罕下嫁藝術家暨雜誌編輯PhilipYoungmanCarter,此君其實與她淵源頗深,數年前那本《BlackerchiefDick》的封面設計,即是由他親手完成。此正是「婦唱夫隨,其樂融融」。昱年,艾林罕的第一本懸疑小說《TheWhiteCottageMystery》問世;再相隔一年,她完成了《TheCrimeatBlackDudley》,並在此書中介紹她最富盛名的神探出場,此人就是艾伯特·坎比恩(AlbertCampion)。從此後,坎比恩便成為艾林罕系列作品裏,打擊罪犯的代言人。

創作三部曲

艾林罕早期作品的風格,着重於純粹驚悚的情節渲染,然後逐步揭開國際犯罪陰謀的真相;而後,主要人物坎比恩其怪異滑稽的特性逐漸被淡化,艾林罕的筆觸轉向人物內心的刻畫,以及辦案過程的細膩描寫;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艾林罕投身於社會道德重整與戰後重建的募款等活動,使得她的作品呈現了人道關懷的面貌:在此階段里,神探坎比恩退為陪襯的背景人物,罪犯反而躍身為整個故事舞台的中心。多年來,艾林罕獨具的幽默感,一直是她作品裏不可或缺的重要素材;但是,隨着她年歲漸長,幽默的特質越顯黯淡,因此,艾林罕在戰後的1952年作品《煙中之虎》(TheTigerintheSmoke)雖嚴肅深沈,卻是她評價最高的作品,也是推理小說史上公認的經典鉅作。

因了解而關懷人物角色

整體而言,艾林罕的作品中看不到輕蔑嘲笑他人的犬儒主義,也不會帶有排斥愚民的菁英思想,更不會充斥着對低級趣味事物的陳述。艾林罕關心她筆下的人物,並且打從心裏去喜歡他們、了解他們的需求。1966年,艾林罕因癌症不治而逝世,她的先生Philip執筆協助完成其遺作《CargoofEagles》。1970年,Philip也跟着撒手西歸,神探坎比恩的傳奇故事於此終告落幕。重要作品包括:

《TheCrimeatBlackDudley》(1929)、

《甜蜜的危險》(1933)、

《DancersinMourning》(1937)、

《TheFashioninShrouds》(1938)、

《InTraitor』sPurse》(1941)、

《煙中之虎》(1952)。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推理名家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偵探推理 推理名家
上一章下一章

悲天憫人的人性關懷作家:瑪格瑞·艾林罕(MargeryAllingha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