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逼婚被迫離寡母,遇困境始知亡父訊

因逼婚被迫離寡母,遇困境始知亡父訊

宣傳員功能已開放,還等什麼,趕快行動起來加入!!!明朝初年,一個不知名的小鎮,小鎮非常的小,只有數百戶人家,各家對各家的情況都非常清楚。這裏的人家都是世居小鎮,除了一戶人家。這戶人家只有母女兩人,是十八年前搬遷過來。她們買下鎮東頭一座房子居住下來后,就能少出門,在這十八年來鎮上很少有人見過這兩母女。也難怪,他們是從外地搬遷過來的,本地沒有親人,又沒有男主人,孤兒寡母自然少出來見人,凡一應出門採買都由一個五十來歲的老傭人做。她也不是本地人,從外鄉逃難過來的,餓的快要死了,倒在這戶人家的門口,女主人救了她,又聽她說起家人已全部餓死,可憐她獨身一人沒有地方安身,家裏又正缺個採買洗刷的女佣人,就留她下來.當時明朝立國時間不長,朱元璋為了江山永固正忙於清理「異己」,無暇顧及民生,所以明朝開國的那十幾年,老百姓過的生活和元朝相比也沒有多大的改善,還是由官管着,要納稅要當役,天災也沒有少,日子過得還是很苦。故事便從這裏開始。

這是一個普通中等之家,處在一個小鎮寧靜平和的小巷子裏,這條小巷是那樣的古樸安靜,彷彿永恆不停的時間也在這裏淹留不動,偶爾幾聲啾啁,牆外一個行路人意想不到這裏真有人居住,停下腳步隔牆眺望,卻是一隻麻雀在伸出院牆的花木上跳躍,陽光掃過樹葉,院子裏靜悄悄的,路人停頓半刻,不聞人聲,繼續趕路。過不了多久,一個十七八歲的小姑娘出來,靜靜的看院子裏五十多歲的老婦人縫補衣裳,突然她認真的問:粟媽,外面的世界是什麼樣的呢。粟媽看了看那位姑娘,道:小姐,你感到孤單了吧,也是夫人在這裏沒有一個親人,夫人生性冷淡,又不願交朋友,從小到大小,只小姐跟着我們這兩位老人,覺得很沒意思吧。那姑娘搖搖頭,輕聲道:沒有,娘天天教我武功,我覺得很開心。粟媽看小姐如此體貼溫和,不覺察地嘆了口氣,道:小姐,晚上我做你最愛吃的紅燒肉丸。小姐看着她,笑了笑,那笑既不是開心也絕不是悲傷,淡極平極看不出是喜是悲,這位姑娘只這樣的安靜,不知是恰好生成來配這安靜的小院,還是這小院的環境養成了她的性格。粟媽正要進去,突然門外有人敲門,來人似有急事,門環急促在拍打木門,粟媽聽聲音皺起眉頭,小姐站起來問:是誰呀,要上前開門,粟媽忙道:小姐,你別去。小姐站在當下,看粟媽過去只將門半開,堵在門口,問:不是說不行了,你又來做什麼。那人似乎聽不出粟媽話語中的冰冷厭煩,仍舊歡天喜地門外嚷嚷道:喲,我腳都快跑斷了,為了誰呀,還不是為你們家姑娘的事,前面說了好幾家,你們都不滿意,我也知道你們眼光高,發下狠心來必尋得一門極相襯的再來報喜,現在已有了,不請我進去喝茶聽喜,還把我擋在門口呀。粟媽也極不客氣,回道:多謝你了,我們並沒有請你為我家小姐作媒,別說你的腳斷了,便是手腳一齊都斷了,也不關我們的事,請回吧,請回吧。一邊說一邊用力往外推媒婆,那媒婆也有些手勁,用力死撐住門框,堅持笑道:粟大媽,你也太刻薄些吧,你們夫人都沒說不讓我進門,你和我充什麼管家夫人,守門將軍。粟媽一邊向外擠她,一邊趕她道:快走,快走,我們夫人早就下令不讓你進門了。媒婆道:我不信,你讓我進去,親自問蘇夫人。粟媽道:我們家夫人難道是你想問便問的。兩人一里一外,隔着門檻僵持住了。突然聽一個冷而卻不容置疑的聲音道:粟媽,發生什麼事了,你在門邊做什麼。原來是小姐不知發生何事,忙進屋去叫母親出來解圍。粟媽聽見主人的聲音,忙回頭看,便是這個間隙,那媒婆已破門而入,闖了進來,站在粟媽身邊,親親熱熱叫道:蘇夫人,是我,西街的張婆。蘇夫人見了是她,也不發怒,也不多問,更不客套,只道:哦,原來是你。那媒婆見過蘇夫人幾面,從心底里講是有些懼怕這位不苟言笑的夫人,現在見了她忙堆笑上來道:是呀,正是我,蘇夫人,我,那蘇夫人不待她說完,便道:知道了,進來說吧,說完轉身便進門去,媒婆得意的看了粟媽一眼,粟媽敢怒不敢言。那媒婆待蘇夫人進門后,指著小姐對粟媽道:你瞧,你們家姑娘都出落成得多大了,你還攔着我,你們家夫人是個冷性子的人,不是我熱心,還有人為這姑娘考慮了,轉頭問粟媽:我沒記錯,你們家姑娘是叫蘇憶蔭吧。粟媽不答,反而是蘇憶蔭接道:是,又反問道:考慮什麼。媒婆笑嘻嘻看着蘇憶蔭道:是喜事,我的姑娘,是你的大喜事,粟媽聽了,忙道:不要在這裏搬嘴弄舌,快去見我家夫人。媒婆哪裏理粟媽發怒,一頭笑一頭進了屋,實在不知這媒婆是生成的笑臉呢,還是凡做了媒婆都得這麼不停的笑。

媒婆進了屋,粟媽忙跟上,外面蘇憶蔭迷惑不解,茫茫惘惘問道:粟媽,為什麼那人說我有喜事,我有什麼喜事。粟媽忙道:小姐,你別理她的話,她是西街有名的瘋婆子。蘇憶蔭聽了,想了想,點點頭道:哦,那她說的話便是瘋話了。粟媽聽了忙道:正是,全是瘋話。蘇憶蔭仔細的想了想,又急道:那娘怎麼讓一個瘋子進屋裏去呢。粟媽便道:小姐,你就在外面,我進去幫夫人把那瘋婆子趕出來。說完便進屋去了,留蘇憶蔭一個人在那裏冥思苦想剛才的話。

粟媽才進屋,便見張媒婆站在屋內,對着蘇夫人神情亢奮,表情誇張,眉飛色舞不知說些什麼。蘇夫人端坐在屋內一張椅子上看着,任這媒婆說得天花亂墜,始終一言不發。粟媽站到蘇夫人身邊,聽張媒婆正說道:年紀也是大些,可是長相,那張媒婆本來說得興高采烈,忘乎所以,看見粟媽進來,反而遲疑顧忌起來,原來方才蘇夫人一人在時,媒婆因知這位夫人生性冷淡,對街面市鎮上的事情從來就不關心,所以才敢信口開河,料到說得再離譜些,這位夫人也是不知的,難道現查去,只等說動了心,主人家當場應了這門親事,事後便有出入,她不認誰又能拿她怎麼辦,終沒有為了說媒不實,送官法辦的,不過聽些怨氣話罷了。這時見粟媽進來,知她是個常到街面,知情知底的人,便收斂了些道:若說長相呢,他有一隻眼睛不太好使,可是夫人放心,不是全瞎,東西只要放在鼻尖前還是看得見的,其他的。媒婆望見粟媽似笑非笑,等著看她笑話,索性橫下一條心,打開天窗說亮話,道:我向來是個誠實的人,況這說的都街坊間的親,又有誰不知道誰,我也不好騙誰,想必我說的夫人也都是知道,那王夫人的侄子除了麻子臉、大小眼、長短手、羅圈腳、背帶羅鍋外,身材雖不算七尺男兒,五尺身材有多也算是短小精悍呀,況人都說男兒無丑相,只要情性,說到情性,張媒婆又抬頭,見蘇夫人聽了剛才的話,既不發怒也沒現出厭煩表情,只冷冰冰的看着她,媒婆沒了底氣,暗暗吞了口口水,繼續道:情性雖然有些急燥些,但也相處了兩位夫人,只是這兩位夫人命不好,都早死了。但經過事的,才會更會心疼人。夫人是沒見着,他那第二位夫人死後,他哭得多傷心,托我替他物色一位新夫人時說了,無論是誰一定當天仙寶貝一樣疼。這不是福氣,也是緣份嗎。其實粟媽一聽見這回說的是王夫人的侄子,早就忍不住了,只因夫人在場不好發作,忍到她說完,忙介面道:原來說的是王鎮長在鄉下的那位侄子嗎。不等張媒婆接話,粟媽連珠炮,不帶停歇的說道:那位長樣不齊整不用說,人人都看的見,更兼心眼壞,脾氣暴戾,自私小氣,在他家幹活的長工,三年下來,不但一個銅板不得,反而欠下他的債,長工和他理論,他仗着自己姑夫是鎮長,強安一個外鄉人私自離開原籍的罪,將長工扭送到官府里,其實那人就是鎮外山裏人,到鎮上做長工,怎麼能算是外鄉人。他那瞎了一隻的眼睛,便是那位長工被官府抓去時,拿石頭砸傷的。也是天該報應,其實打得不重,但一直流膿不止,到那隻眼睛全瞎了才算完。粟媽說完,張媒婆正要辯解,蘇夫人站起來道:張婆,你說的我全都明白了,請你回去轉告王夫人,我們是寡母孤女,身世寒薄,如果不知分寸,高攀貴親,恐惹人非議,請考慮他人,別擇佳偶吧。張媒婆還要說話,蘇夫人對粟媽道:粟媽,張婆為小姐的事辛苦了,拿一串錢送她出去。粟媽正等這一聲,領了夫人的令,便連拉帶搡的把張媒婆推出了門,那張媒婆見主人發話逐客,不能不出,又見有錢拿,便只好出來,拿了那一串錢,從門口出去,往王鎮長家來了。

粟媽出來關門,看着張媒婆的身影冷笑,蘇憶蔭因擔心母親和粟媽,見瘋子王婆沒出來,便一直等在院子裏,後來見粟媽領了王婆出來,王婆手裏竟還拿着一串錢,她已迷惑不解,娘為什麼要給瘋子錢呢,是給錢她才肯走嗎,還是說她本來就是來討錢的,就像那些到這裏來討飯外鄉人。這時又看粟媽站在門邊冷笑,更不解,走上去問:粟媽,你笑什麼呢。粟媽見是蘇憶蔭問,擺手笑道:沒什麼,走完關上門便去廚房準備午飯,留下蘇憶蔭在院中納悶。卻原來粟媽見夫人不但沒有責罵王婆,反而要拿錢送她,心裏氣不過,嘴不敢說,便將早上買菜用掉了一百錢的那串給她,粟媽見王婆子拿了掂了半天,竟也不知,還喜滋滋的出了,所以站在門邊笑她。粟媽進來幹了一會活,蘇憶蔭進來,也不出聲,坐在灶口前一張矮椅上發獃,粟媽看了,道:小姐又想來幫忙燒火嗎。蘇憶蔭沒說話,出了一回神,又開口問道:粟媽,你說外面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呢。粟媽笑道:小姐心思真是動了嗎,說完又知道蘇憶蔭不知這些事,只這一句,並不多說,卻走過來,摸摸蘇憶蔭的頭髮,道:若是真讓小姐一輩子在這鎮上,真是委屈了小姐。

花開兩枝,各表一端,且說那張婆到了鎮長家,把在蘇夫人的話添油加醋對王夫人說了一通,王夫人聽了大怒道:怎麼她還不肯,難道她忘了十幾年大清早她狼狽慌張跑到鎮上來的時候。那時別人都說她來歷不明,力主報官,不是我力保她們孤兒寡母,實在可憐,也不像壞人,收留她們母女,給她們一塊容身之地,她們就有現在安穩日子,她女兒就能成人。我的侄子雖是鄉下人,卻也是一方的財主,怎麼就配不上那個蘇憶蔭,招她進門當夫人,那是高看了她。又對張婆道:其實我侄子並不肯,是我看她們母女還老實,孤身在異鄉怪可憐的,一心慈悲想給她們個富貴出頭的機會,誰知她們還不願意,也不掂掂自己的斤兩。張婆一頭聽,一頭在旁附和:是呀,是呀,不過,我看那丫頭倒老實,只是母親心氣高些,看樣子也像是舊時大戶人家出來的,所以如此吧。王夫人聽了,鼻子裏冷笑一聲道:就算是舊的蒙古皇帝如今也不知被趕到哪裏割草放羊去了,她還蹬鼻子上臉的跟我擺架子,我早就看出她們來路不正了,多半是元逆賊子,我心裏有數只是不說而已。那張婆聽了連忙擺手道:天老爺,可不敢亂說,她們在這裏住了這麼多年,真有什麼不妥,不但鎮長老爺晦氣,這一鎮的人也都脫不了干係。王夫人聽此話,顯然害怕,只道:所以說我的心太好,不知幫了人家多少,可有一個知情報恩的。張婆聽了就勢問:那這件事怎麼辦呢。她不能白收蘇夫人的一串錢,自然還是要幫她說話的。原來這王夫人的侄子人品惡劣青鎮無人不知,前兩任妻子就是被他虐待至死,他三婚還要家世清白的黃花閨女,這鎮上誰有好閨女肯嫁給他,因此找王夫人商量。王夫人想,這鎮上除了蘇家母女既是外鄉人,在本地無根基,又是女流之輩,自然也無甚見識,因想強說這門親。她原以為這件事輕而易舉,料蘇家就算不願意也不敢當面拒絕,因此在娘家許下硬話,誰知蘇夫人竟然回絕,她面子上下不去,思量半天,突然笑道:其實這門親我侄子並不肯,是我看她們母女還老實,孤身在異鄉怪可憐的,一心慈悲想給她們個富貴出頭的機會,誰知她們還不願意,難道還叫我們上趕着她們,也只好算了。張婆聽了如釋重負,喜不自禁道:還是夫人知理得體,夫人不用急,我再給侄少爺選一個比那位姑娘好上十倍,百倍的人。王夫人聽了,只道:累你多費心了。張婆見事已至此,無甚話好說,便告辭了出來。

王夫人待張婆走後,獨自在屋內揣摩這件事:我既答應了娘家,卻回了退信,豈不遭人笑話,以後還想在娘家人面前稱大。況在這鎮上從來只有我拒絕別人,豈容他人與我拿大擺架子,若是這事傳開來,人人都來學她,我這個鎮長夫人在這一鎮之中還有地位和威信嗎。王夫人越想越覺此事不應就此罷休,想了半天,思量一計,即刻從門外叫進一個婆子來,吩咐她如此這般。那婆子聽完后,即出門而去。

你道那王夫人吩咐那婆子些什麼,原來是遣那婆子告訴鎮長,臨近的春季徭役,蘇家今年一定要派男丁參加,不許她們用錢僱人服役。然而那婆子與粟媽平常相處極好,聽見自家主人要暗算蘇夫人,先到蘇家,將這件事仔細告訴了粟媽,再去尋鎮長傳話。粟媽聽了后大驚,趕忙將這件事告訴蘇夫人,蘇夫人道:我們家並未有男丁,往年都是僱人服役,為何今年便不許了呢。粟媽道:必是提親不成,存心報復。蘇夫人想了想,對粟媽道:今年送給鎮長家的禮物要加倍,你趕去準備,最好是明天就送去。粟媽道:夫人每年送的禮物都十分厚重,今年還要加倍呀。蘇夫人淡然一笑,道:要平息一個貪婪的人心中的怒火錢財是最好的辦法,說完走進裏屋拿出一小錠金子給粟媽,道:你用這些錢去打點吧。粟媽見女主人對金錢毫不吝嗇,不由勾起多年來一直存在她心中的疑惑:蘇家即沒有田地也沒有店鋪又沒有親人的接濟,蘇夫人這麼多年來是靠什麼維持一個小康之家的呢,難道真像鎮上有些人傳言,蘇家母女是失勢流落中原的前朝貴族。

第二天,粟媽帶了禮物來王鎮長家,王鎮長看了如此豐厚禮物,不由心花怒放,強抑興奮之情,道:怎麼能次次都勞你家夫人如此破費。粟媽正要客套,門外婆子傳道:舅太太來了,話音才落一個小丫頭帶着舅太太進來,粟媽心裏本不樂意,見這個機會立即告辭。舅太太看見粟媽,又見桌上禮物,也知道怎麼回事,便也不多問。粟媽出來后,見到先前的那位老媽媽,老媽媽乘便道:這舅太太便是那位的娘,粟媽點點頭,趕緊出來。

那王夫人見蘇家來送禮本來迴避開了,聽說娘家嫂子來了,馬上出來相見。正聽見舅太太問王鎮長,道:方才送禮是哪家的。王鎮長並未多想,隨口道:東街蘇家。王夫人一聽,即刻進屋,怒氣沖沖道:快叫她們拿了回去,這算什麼。又數落王鎮長道:你怎麼這麼糊塗,收這樣的東西。王鎮長丈二和尚摸不到頭,道:舅太太又不是外人。王夫人道:正因為舅太太不是外人,才不能收這些東西。若是她們識抬舉,萬事都可商量,現在就是搬座金山來也休想。王鎮長道:到底怎麼回事。王夫人便乘機把向蘇家提親遭蘇夫人拒絕的事,對王鎮長和舅太太說了一遍。王鎮長道:原來是這麼回事,難怪你昨天特意派人說給我聽那些話,其實大可不必,蘇家那個丫頭,長大了不知怎樣,小時候我見過,並無出色之處。舅太太放心,有我在這鎮上,還怕侄兒選不到稱心如意的人。王夫人聽了只看舅太太如何說。

誰知這舅太太的自私狠毒,比兒子有過之無不及。聽見蘇夫人拒絕親事的時候,心中已生出一股邪毒之念,又問了蘇家的詳細情況,看着蘇家送來的禮物,眼珠子轉了轉,計上心頭,坐下來笑對王夫人道:姑娘你也太多心了,給你侄兒提親是一回事,姑爺的公事又是一回事,只是我聽你們說完后,有些替你們擔心。王夫人知道自己嫂子脾氣,說出這樣的話來後面必有話說,所以先不問,鎮長倒是個直爽的人,馬上問:擔心什麼,有什麼好擔心的。舅太太對鎮長道:我說出來了,姑爺不要怪我。鎮長道:都是親戚,有什麼好怪的。

舅太太才正式道:蘇家送的這份禮怕是有四五十兩銀子吧,據你們說蘇家是外鄉人,在本鎮又無任何生計,怎麼出手這樣闊綽。鎮長沉默不語,王夫人接道:許是她們家底厚實。舅太太道:就算是大戶人家出身,這十幾來年只進不出,也該節省些,俗話說「坐吃山空」,哪有見這樣花錢的,不過春季一項差役,便捨得這許多的銀子。春天送了,秋天役差派下來又要送,今年送了明年自然還要送,這方圓幾百里有幾戶人家有這麼多錢。話又說回來,她既這樣有錢,哪裏安不了家,怎麼非要住到這個偏僻小鎮上的呢。王夫人聽了急忙接道:其實我早知此事不妥,是這個死鬼貪人家幾兩銀子,容她們到現在。鎮長聽了夫人這話,忙反駁道:當初明明是你勸我許她們住下,再說有什麼不妥,她們在這裏十幾年,又發生過什麼事。舅太太道:姑爺,等出了事就遲了。天下才安定多久,那些蒙古人,還有當年和咱們皇上爭過江山的人,難道都被趕到北方,或是死了不成,必定有漏網之魚,他們那些人正是既有家底又怕見人的。鎮長聽了這話再不出聲,王夫人又急接道:我正是擔心她們是這樣的人,但是已經留她們在鎮上住了十幾年,真有什麼事,她們第一個遭殃,我們便是第二個。舅太太笑道:這是你們沒本事,把這樣的人放在鎮上十幾年。要是我,第一次看到她們,馬上就抓起來,解押到官府,既沒今日之患,又可發個大財,不似今日得這些不安穩的零碎物什。王夫人看了自己丈夫一眼,見他不說話,便自己對舅太太道:舅太太素來主意多,我哥哥的家都是舅太太當的,依舅太太看,這件事該如何處理才得圓滿呢。舅太太道:我哪有什麼主意,不過是為你們考慮罷了,其實法子你已有了,何必問我。王夫人想了一會,道:難道舅太太是說春季徭役這件事。舅太太點頭道:官府來征役,如果蘇家派不出男丁來,你們不必替她們遮掩,讓衙門裏的人直接找她們。這回征役是給先太子修陵,稍有差池衙門處罰必嚴。到時候蘇家遭了殃,要做什麼都行。王夫人點頭稱讚道:這竟是個人財兩得的好辦法。舅太太知道她領會得自己話中意思,呵呵冷笑一聲。兩人又嘀嘀咕咕商量半天,約定事情成功后,舅太太得人,王家得財。王鎮長雖不參與,卻一言不發只推不知,其實也是默認。

然而這世上好心人還是多數,這些話恰好被守在門外的那個老媽媽聽到。那老媽媽聽見這樣主人要做這樣黑心的事,連忙借口有事出去,將王夫人姑嫂兩人的陰謀告訴了粟媽,又怕主人家追問去向,說完就勿勿離開。

粟媽待老媽媽走後,連忙過來見蘇夫人,卻見蘇夫人正在後院指點蘇憶蔭劍術。這其實又是一個存在粟媽心中的很久的疑惑:蘇夫人會武功,而且這十幾年來一直都在教女兒武功。蘇家母女交流最多的時候也是在練武,以至於蘇憶蔭除了會武功外,別的幾乎什麼也不懂,一般的人情事故還是她閑下來講給蘇憶蔭聽的。雖然練武這件事對蘇家母女很重要,但粟媽還是打斷了她們,將王家計劃的事一一向蘇夫人說了。

粟媽說完,氣憤不已道:這些人真該遭到天譴,想不到他們的心如此黑,夫人每年送的禮都喂狗了。蘇憶蔭忙對母親道:娘,你不用怕,官府要是派人過來,我跟他們去。粟媽忙道:小姐可不能去,他們正是打小姐的主意呢。因又問蘇夫人:夫人,總得想個辦法才好,他們這些人可是什麼事都做得出來的。誰知蘇夫人並不驚慌,只道:這也並不是什麼大事,又對蘇憶蔭道:蔭兒,你放下劍跟我來。蘇憶蔭答應了,隨母親進到裏屋,粟媽也跟進來。

三人進到屋內,蘇夫人又看了蘇憶蔭半天,才鄭重道:蔭兒,我以前沒跟你說過,你,你父親其實是朝中一名武將,他死後我才帶,和你一起來到這裏安居。蘇憶蔭和粟媽聽了,同時大吃一驚,因為蘇夫人從來不曾向她們提起蘇憶蔭父親,也就是她丈夫的事。記得蘇憶蔭小的時候,粟媽問起來,小憶蔭竟然不知道一個孩子既有娘還要有爹。蘇憶蔭吃驚問道:我爹,我爹死了嗎。蘇夫人看了蘇憶蔭一眼,才用肯定的語氣道:是,你爹已經去世了。蘇憶蔭臉上現出悲傷的表情,雖然她從來沒有聽母親提起過自己的父親,對父親也毫無印象,卻一直相信自己可以見他,想不到他已經死了,死了就是再也見不到了,所以蘇憶蔭覺得很悲傷,一種莫名的悲傷。蘇夫人抬頭對粟媽道:粟媽,蔭兒練了一下午劍,你先去燒些水,我想讓她洗個澡。粟媽知道夫人有話要對女兒說,連忙出去。

蘇夫人待粟媽走後,從箱子裏取出一封信,遞給蘇憶蔭,蘇憶蔭接過來,見封面上幾個字:司馬成親啟。小時候蘇夫人曾教蘇憶蔭念過一陣百家姓,千唐詩,所以蘇憶蔭雖無多少才學,普通常用的字還是認得的,因輕輕念道:司馬成,馬上問母親:娘,司馬成是誰,是我爹爹嗎。蘇夫人聽了,輕輕笑道:傻孩子,你爹怎麼會姓司馬,你爹姓,你叫蘇憶蔭,你爹當然是姓蘇,你是跟你爹姓的呀。蘇憶蔭聽了,點點頭道:哦,我忘了,這些粟媽告訴過我。蘇夫人看蘇憶蔭思維說話還像個小孩子,她才後悔,為什麼平時不多教她些人情世故。其實一般大人,又怎麼會叫自己的孩子機心算計呢,等到孩子快要步入社會才忽忽告訴他們,要怎麼怎麼做,這時如其說是告訴,不如說是警告,因此大半孩子都是不信,不等到自己真正經過事,是不會知道世道人心,有好也有壞。蘇憶蔭就更甚,從小到大幾乎沒有和母親與粟媽以外的人交往過,對於為人處事方法和道理也全然不知,從心理年齡來講,似乎還處在童心爛漫的時代。蘇夫人看着蘇憶蔭如此天真純良,想:我該不該讓這孩子去做這件事呢,我這麼做對這孩子來講是好還是壞呢。

想到這裏,蘇夫人又思慮了半天,才下定決心,道:你應該叫他司馬叔叔,他是你父親的好朋友,也是一位將軍。蔭兒,你現在聽我說,你帶着這封信去都城,都城裏有一個司馬府,這位司馬叔叔在府中排行第四,你到了司馬府,就說你求見府里的四公子,如果別人再問,你就說你是「猛龍將軍」部下的後人,有事要見「威虎將軍」。等你見到這位司馬叔叔后,就把這封信交給他,記住,這封信你一定要親自交給他本人,不能托別人轉交,這件事十分緊要,你一定要切記。蘇憶蔭認真記下母親的話,點頭道我一定會照你說的話去做,可是我去了,娘和粟媽怎麼辦。蘇夫人道:你不用擔心,這裏的事娘應付得來。蘇憶蔭道:娘和粟媽跟我一起去吧,我怕官府的人真的會來抓娘。蘇夫人搖搖頭道:我不能走,我要是走了,鎮上必定謠言紛起,以為我們確有不能見人的身份,因此畏罪而逃。而且,如果我們都走了,會連累那位送信給我們的老媽媽。蘇憶蔭想了想,道:我到了都城,把信交給司馬叔叔后,立刻回來。蘇夫人道:好孩子,你不必擔心我。那位司馬叔叔見了信后,自然會告訴你該怎麼做,你要聽那位叔叔的話,就像在家聽娘的話一樣,知道嗎。

蘇憶蔭聽母親說的如此堅決,想到就要離開母親,心裏捨不得,挨近到母親身邊道:娘,因為她很少與母親親近,所以此時不知道說什麼好。蘇夫人見女兒戀戀不捨,顯然也十分難過,拉她靠在自己身邊,撫摸她的面頰道:好孩子,你長大了,要學會照顧自己。你跟娘學了十幾年的武功,娘知你的武功不差,但不到萬不得已,不要讓別人知道你會武功。到了外面,有人和你特別親近,你不用理會,只管趕路。到了都城直接去找那位司馬叔叔,他是爹和娘的好朋友,一定會像娘一樣關心和照顧你的。蘇憶蔭道:他便是再好,也一定比不上娘。蘇夫人聽了這話,突然傷感起來,道:蔭兒,娘這些年天天逼着你練武,你恨娘嗎。蘇憶蔭道:不會,我本來就很喜歡練武功,而且粟媽說了,這世上再沒有誰會比娘對我更好了。蘇憶蔭說完這話,停了一下,突覺身邊母親有些異樣,抬起頭竟看見母親眼中含有淚光,蘇憶蔭呆住了,不知是不是自己說錯了話,忙道:娘,怎麼了。蘇夫人連忙掩飾自己的情緒,道:沒什麼,好孩子,你去看看粟媽的水燒好了沒有。蘇憶蔭道:娘,如果你怕縣衙的人來找麻煩,我就不去都城了。蘇夫人忙道:不,不是,蘇憶蔭從未見母親如此不知所措過,想:娘今天是怎麼了,不過是讓我去送一封信,怎麼好像永遠都不再相見的似的。但從小到大,母親的話她都十分聽從,即不反駁也不過份追問,所以這時儘管她心中十分不解,見母親不肯說,她也不多問,只道:是,我出去了,說完便走了出去。

蘇夫人看着女兒離開屋子,突然站起身,馬上又立住,獃獃的站着,慢慢的一種難言的悲傷在屋內瀰漫,蘇夫人整個人身心彷彿都沉浸在這種悲傷中,她是為蘇憶蔭的離開而悲傷,還是陷入了對往事的回憶中呢。

欲知後事如何,請看下回分解。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雙聲恨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修真仙俠 雙聲恨
上一章下一章

因逼婚被迫離寡母,遇困境始知亡父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