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創作人生――在憂患中誕生(9)

八、創作人生――在憂患中誕生(9)

[筆下文學Www.bxwx.net]

我歷次身陷困境,靠得還是自己解救自己。我一次次失敗,我一次次努力,始終熱情向上,毫不氣餒。在整個過程中,我會埋怨數苦,就象不論誰受到痛打,都會叫,會哭,也會有絕望的時候。我寫《心跡》不光是為了訴說心中的怨恨,還為了拯救自己,逃避世俗的污染侵蝕。我知道自己的作品有許多的不完善。我的文章不是一串串珍珠,但肯定是一堆混有寶玉的沙石,只要細心挑選,就可以找到有價值的東西。或者如一片荒蕪的山坡,雖雜草叢生,很不美觀,仍可以找到幾株藥草,醫治那些正需要它的人,還因為這原始的景象,而讓人們看到大自然的勃勃生機。

我的「感想」是多了,我認為那些都是肺腑之言,是生活的結晶,也是我文章的那「幾株藥草」,絕非無病呻吟,沒有遭遇同樣不幸的人,恐怕很難寫出來。我也注意到,許多「感想」是當年日記的摘抄,處在過分激動情緒下寫出來的,有點偏激,刻薄,不留情面,可能無端傷及他人。詞句上刺眼扎手的東西多了些,顯得不禮貌,容易引起別人的反感。在修改中,我會逐漸把它磨平。也有人說,為什麼我的《心跡》總是紀錄過錯和失敗,沒有成功和榮譽?首先我是一個極普通的人,自然沒有輝煌的成就和業績。其次我認為有一點成績是應該的,極為平常,唯有過錯和失敗是不可原諒的。其實如果一個人老是念叨他的成績和功勞,他的動機就很令人懷疑。只有時刻不忘教訓的人,才能清醒地看到自己的未來。

有朋友看過我的作品后,力挽我將它創作成小說,甚至替我設計了這篇小說的層次,對一些情節提供描寫構思,建議我為了使人物形象完整高大,具有代表性,不妨虛構,把別人的東西寫上去。我十分感謝他的一片好意,這也許是不錯的。我可以把自己寫得十分完美,把缺點錯誤栽到別人身上,可以對憎恨的人或事痛快淋漓地批駁。雖說優秀的小說,可以鼓舞人們去創造美好的生活,揭示人生的美與丑,善與惡。但是,我個人總存有「偏見」。認為小說是那麼完美,那麼富有戲劇性,可以看到許多「巧遇」,雖然也可能是生活中所有的,必竟屬於典型,不是普遍的。人們又喜歡種種「巧遇」,以致極力去創作它,卻讓真正的「巧遇」失去生活中存在的意義,成為騙人的東西。那些缺乏生活經歷的青年常常會逃避現實去追求書中的生活,這就不是一件好事。象「文革」期間發表的那些所謂「三突出」的小說,反映的事件大同小異,只能是幾個被推崇的鏡頭。一提到「階級鬥爭」,幾乎就是「四類分子」不甘心失敗,搞復辟報復。現實中就算有過這種事,所佔的分量就如書上寫的那麼多嗎?一些人又用書上提供的「典型」去認識生活,結果是無辜地傷害了許多人。所謂「中間的」,生活中大量存在的平凡事,卻不能被選作創作的主題。而作品中描寫的優秀人物總是「高、大、全」,極端的公式化臉譜化。我很不願意去看它們,深知那是人為的塑造,是作者汲取各方創作出來的所謂「楷模」,甚至是臆造的怪物。尤如拾取百鳥之羽裝扮成一隻美妙而奇異的鳥類,儘管十分精彩,「引人入勝」,卻是世間不存在,十分偏激的東西。我還是寧願自己多觀察生活,雖然也會受騙,但不是生活本身的過錯,是我自己的幼稚和輕信。此外為了改編成小說我得象「整容」那樣,在我的作品中去掉一些,再人造一點。按小說的要求來寫,而不是提供生活中一個原始的模樣,雖然它可以是許多美的側面的組合,但這樣的「美女」容貌表現在我身上,我會感到臉紅,它違背我的本旨。為了能得到發表,我還必須去研究別人需要什麼,怎麼樣才能讓編輯看上眼,不得不說一些違心的話。這樣做,恐怕很難,也不會快活,或者說我還沒有能力去做到這一點吧!(待續)

[筆下文學Www.bxwx.net]

我歷次身陷困境,靠得還是自己解救自己。我一次次失敗,我一次次努力,始終熱情向上,毫不氣餒。在整個過程中,我會埋怨數苦,就象不論誰受到痛打,都會叫,會哭,也會有絕望的時候。我寫《心跡》不光是為了訴說心中的怨恨,還為了拯救自己,逃避世俗的污染侵蝕。我知道自己的作品有許多的不完善。我的文章不是一串串珍珠,但肯定是一堆混有寶玉的沙石,只要細心挑選,就可以找到有價值的東西。或者如一片荒蕪的山坡,雖雜草叢生,很不美觀,仍可以找到幾株藥草,醫治那些正需要它的人,還因為這原始的景象,而讓人們看到大自然的勃勃生機。

我的「感想」是多了,我認為那些都是肺腑之言,是生活的結晶,也是我文章的那「幾株藥草」,絕非無病呻吟,沒有遭遇同樣不幸的人,恐怕很難寫出來。我也注意到,許多「感想」是當年日記的摘抄,處在過分激動情緒下寫出來的,有點偏激,刻薄,不留情面,可能無端傷及他人。詞句上刺眼扎手的東西多了些,顯得不禮貌,容易引起別人的反感。在修改中,我會逐漸把它磨平。也有人說,為什麼我的《心跡》總是紀錄過錯和失敗,沒有成功和榮譽?首先我是一個極普通的人,自然沒有輝煌的成就和業績。其次我認為有一點成績是應該的,極為平常,唯有過錯和失敗是不可原諒的。其實如果一個人老是念叨他的成績和功勞,他的動機就很令人懷疑。只有時刻不忘教訓的人,才能清醒地看到自己的未來。

有朋友看過我的作品后,力挽我將它創作成小說,甚至替我設計了這篇小說的層次,對一些情節提供描寫構思,建議我為了使人物形象完整高大,具有代表性,不妨虛構,把別人的東西寫上去。我十分感謝他的一片好意,這也許是不錯的。我可以把自己寫得十分完美,把缺點錯誤栽到別人身上,可以對憎恨的人或事痛快淋漓地批駁。雖說優秀的小說,可以鼓舞人們去創造美好的生活,揭示人生的美與丑,善與惡。但是,我個人總存有「偏見」。認為小說是那麼完美,那麼富有戲劇性,可以看到許多「巧遇」,雖然也可能是生活中所有的,必竟屬於典型,不是普遍的。人們又喜歡種種「巧遇」,以致極力去創作它,卻讓真正的「巧遇」失去生活中存在的意義,成為騙人的東西。那些缺乏生活經歷的青年常常會逃避現實去追求書中的生活,這就不是一件好事。象「文革」期間發表的那些所謂「三突出」的小說,反映的事件大同小異,只能是幾個被推崇的鏡頭。一提到「階級鬥爭」,幾乎就是「四類分子」不甘心失敗,搞復辟報復。現實中就算有過這種事,所佔的分量就如書上寫的那麼多嗎?一些人又用書上提供的「典型」去認識生活,結果是無辜地傷害了許多人。所謂「中間的」,生活中大量存在的平凡事,卻不能被選作創作的主題。而作品中描寫的優秀人物總是「高、大、全」,極端的公式化臉譜化。我很不願意去看它們,深知那是人為的塑造,是作者汲取各方創作出來的所謂「楷模」,甚至是臆造的怪物。尤如拾取百鳥之羽裝扮成一隻美妙而奇異的鳥類,儘管十分精彩,「引人入勝」,卻是世間不存在,十分偏激的東西。我還是寧願自己多觀察生活,雖然也會受騙,但不是生活本身的過錯,是我自己的幼稚和輕信。此外為了改編成小說我得象「整容」那樣,在我的作品中去掉一些,再人造一點。按小說的要求來寫,而不是提供生活中一個原始的模樣,雖然它可以是許多美的側面的組合,但這樣的「美女」容貌表現在我身上,我會感到臉紅,它違背我的本旨。為了能得到發表,我還必須去研究別人需要什麼,怎麼樣才能讓編輯看上眼,不得不說一些違心的話。這樣做,恐怕很難,也不會快活,或者說我還沒有能力去做到這一點吧!(待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真實人生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真實人生
上一章下一章

八、創作人生――在憂患中誕生(9)

%